浅谈历史学习的方法指导
2017-12-29原平
历史不是一门单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学科,它要求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构建出知识框架,运用概括、比较、联想等方法进行巩固掌握,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理清线索
历史学习要求准确记忆,但这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只要理清线索,历史学习其实很有规律。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时间就像一根主线把各个事件联系在一起,各个历史事件之间又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往往前一个事件是后一个事件出现的原因,后一个事件是前一个事件发生的结果。编者在编写教材时,通常已经概括出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因此,单元标题与章节题目常常就是学习历史的线索。
二、构建知识框架
(一)整体把握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古代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每个朝代的变迁都经历了政权的建立、巩固、衰落的过程,其中所涉及内容不外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五大方面的内容。这样就很容易建立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避免学习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益性。
(二)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
先梳理每个标题下的知识点,找出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经过(时间、地点、人物、导火线、内容/措施)、结果(意义、影响)等要素。再梳理每一课中多个标题的内在联系,最后将本单元中诸多课进行梳理并画出单元思维导图。这样,既能对章节有整体把握,又能对知识点有细节认识。
知识梳理要亲自去做,不能照抄别人已经做好了的。照抄别人的就像沙漠中的足迹,经风一吹就平而无痕,印象很浅。学生经过动脑思考做出来的知识梳理,就像铭刻在石头上的浮雕,经得起时间和风雨的磨损,印象特别深刻,并且在做出来后很有成就感。
三、常用的记忆方法
(一)学会高度概括,浓缩精华,把书读薄
例如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可以概括为:发展生产、减轻赋税;戒奢从简,节制欲望;合并州县,革除弊政;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通过归纳,用几句话就可以把治国措施说清楚,并且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在记住浓缩精华的基础上,答题时再扩充出去,对精炼的要点进行详细的解答,就能做到顺理成章。
(二)巧用比较、善于联想
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出现的某些历史事件有着内在联系,用比较的方法找到这些事件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记忆起来就会简单得多,并且记得牢。例如比较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见表1)。
比较时可以进行中外比较、古今比较等。通过联想比较,能够举一反三,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编顺口溜记忆
例如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再如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可以简单的编为“广、福、上、宁、厦”,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四)重视表达
学生仅能听懂、看懂不等于学好了历史,只有能表达出来才算真正学会历史。不管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能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看似简单的表达,其实并不简单。表达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加工、整理的过程,在表达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不足,加深印象。
(五)复习巩固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克服遗忘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复习,我们要根据遗忘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做到经常复习,巩固记忆。在复习中如果能结合列表比较的方法,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正确的答题方法
准确记忆只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要想取得好成绩还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历史答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审清题意。很多历史材料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可以从问题入手,带着问题去看材料,从材料的出处入手,挖掘与教材知识相联系的信息点。回答问题思路要开阔,看问题要全面,答题要直奔主题,问什么答什么,准确表达,符合逻辑。
解题思路和方法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后盾,所以要想提高成绩,必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应对不同的题型。学好历史的方法不外乎以上种种,只要同学们掌握以上这些方法,学期历史来一定会得心应手,取得非常理想的成绩。
(作者單位:山东省莱州市平里店中学)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