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看中餐与西餐
2017-12-29季羡林
中餐与西餐表面上看来完全不同,实际上,前者之异于后者处几希。前者是把肉、鱼、鸡、鸭等与蔬菜合烹,而后者不过泾渭分明地分开而已。大多数西方人都认为中国菜好吃,但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把肉菜合烹呢?这连一举手、一投足之劳都用不着。可他们就是不这样干。文化交流,盖亦难矣。
然而,这中间还有更深一层的理由。
到了今天,烹制西餐,在西方已经机械化、数学化。就连煮一个鸡蛋,都要手握钟表,计算几分几秒。做菜则必须按照食谱,用水多少,盐几克,油几克,也像掐钟点一样一丝不苟。这同西方基本的思维模式分析的思维模式———是紧密相连的。
而在中国,情况则完全不同。中国菜系繁多,据说有八大菜系或者更多的菜系。每个菜系的基本规律是完全相同的———就是我前面所說的:蔬菜与肉、鱼、鸡、鸭等等合烹———但烹出来的结果则不尽相同。鲁菜以咸胜,川菜以辣胜,粤菜以生猛胜,苏沪菜以甜淡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于此道并非行家里手,说不出多少名堂来。至于烹调方式,则更是名目繁多,什么炒、煎、煮、汆、烩等等,还有更细微幽深的,可惜我的知识和智慧有限,就只能说这么多了。我从来没见过哪一个掌勺的大师傅手持钟表,眼观食谱,按照多少克的准确数量添油加醋。他面前只摆着一些油、盐、酱、醋、味精等作料。只见他在这个碗里舀一点,那个碟里舀一点,然后用铲子在锅里翻炒,运铲成风,迅速熟练,最后在一团瞬间升腾的火焰中,一盘佳肴就完成了。据说,多炒一铲太老,少炒一铲则太嫩,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谁也说不出个道道来。老外观之,目瞪口呆,莫明其妙。然而其中也有科学。这是东方基本的思维模式———综合的思维模式———在起作用。有“科学”头脑的人,也许认为这有点模糊,然而妙就妙在模糊。最新的科学发现告诉我们,模糊无所不在。
听说,若干年前一位著名美籍华人学者的夫人把《随园食单》译成了英文,还按照西方的办法,把《随园食单》机械化、数学化了,加上了用量几克等等。有好事者试图按照食谱烹制佳肴。结果呢?炒出来的菜实在令人难以下咽,谁都不想吃。究其原因,有可能是袁子才英雄欺人,在《随园食单》中故弄玄虚。不过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是,这位夫人出国日久,忘记了中国哲学的精粹,上了西方思维模式的当,上了西方哲学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