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策略
2017-12-29刘汉东
一、教学“衔接”的内涵分析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们刚刚升入高中,需要做好自我调节,包括学习方法的转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知识的结构变化等等。“衔接”就是要帮助学生做好这三个层面的转换。二是高中历史教师面对的新生,不仅面孔是新的,而且还具有鲜明的初中学段“学习色彩”;学生面对的新教师,也是具有鲜明高中学段“教学色彩”的历史教师。“衔接”就是要帮助师生适应这种彼此的“色彩”。三是从学习内容角度看,初高中衔接课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教师要深入、细致、系统地研究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多看书并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对高中历史知识的认识。
二、初高中历史教材及《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
(一)对历史教材的比较分析
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内容多为直观的知识,比较形象而且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中历史知识是对初中历史知识的升华,更注重学生对历史规律的总结和认识。高中历史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需要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知识难度加大,逻辑性增强,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二)对《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
1.从知识内容方面比较
(1)初高中无衔接的知识内容分布
相对于知识体系完备的《教学大纲》而言,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不刻意追求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初中阶段“中国历史”23个专题106条内容标准、“世界史”21个专题69条内容标准,“中国史”与“世界史”权重有一定的偏差;高中阶段“中外史”权重大致相当。初中阶段“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共14个专题65条内容标准,其中“政治史”40个、“经济史”13个、“思想文化”史12个,重“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相对薄弱;而高中阶段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必修模块18个专题,呈三足鼎立状态。
从比较中不难看出,初高中阶段历史知识在“中外史”与“政治、经济、文化史”的权重方面存在断层。在高中阶段,对于这些“断层”的历史知识,都需要学生从头学习,这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2)初高中已有衔接的知识内容分布
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必修部分内容相衔接的知识有:分封制;秦始皇和郡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清加强专制的主要措施;宋代商业繁荣的史实;“闭关锁国”政策;孔子等诸子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四大发明”、都江堰等;汉字的演变;书画、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选修部分内容相衔接的知识有: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康熙帝;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故宫等历史文化遗产等。
2.从课程设置特点和能力层次方面比较
在课程设置特点上,初中历史课程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我们发现,高中课程的设置呈現出“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的建构特征。在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出现“历史知识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诸备也要求甚高”的困惑。
从能力层次要求看,初中历史要求“理解”层次的知识占全部内容的20%,要求“运用”层次的知识占全部内容的10%,剩余70%的知识内容都属于“识记”层次要求;而高中历史知识,内容基本上属于“理解、运用”层次要求。这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无疑更大。
三、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实现策略
(一)从学生的角度实现“衔接”
作为教师,既要了解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也要知道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教师需要从研究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入手,结合新课程提供的多样性的自主探索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积极主动的探索型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也要做一定的调查研究,分析教学对象的学习特征和思维品质,尤其是学生的内在需求;又要对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规律有清晰的认识,并能把这种规律传导给学生,使之养成新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1.使学生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与初中历史教学相比较而言,高中历史教学的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且课时较少,教师不应再为学生准备“模子”,而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上,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解决眼前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侧重渗透历史思维方式和培养思维品质。高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6~18岁,生理与心理的成长和变化使得这个阶段的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渐有隔阂感,这也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常常会有在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的状态发生,作为教师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
2.使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会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遇到问题寄希望于教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到高中之后,如果仍然沿用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困难。一些学生的历史学习,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现成的“模式”,没有了这些“模式”,学生不知该如何学习历史,他们不懂得要认真听取教师对问题的分析,而学好历史的关键就在于学会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很多学生往往以为听懂了的、看会了的就是自己的,而事实上,能否独立思考,能否解决此问题甚至解决此类问题,才能说明是否真正学懂了历史。
(二)从教师的角度实现“衔接”
任何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也包含“教师衔接”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对新同学时,要打开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在面对教学内容时,既要了解高中历史教材,也要对初中历史教材有所掌握,明确二者之间的差异和逻辑关系。此外,教师还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积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要求。
(作者单位:大石桥市第三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