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关于利用微课的思考

2017-12-29周艳

课外语文·上 2017年10期

【摘要】“微课”这一新兴教学方式引起了一场教学革命,因良好的教学效果被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所瞩目。“微课”能否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也成为当下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导入“微课”,并确保其教学效果做出一些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微课;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微课

微型视频网络课程是微课的全称。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胡铁生指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入微课的可行性

(一)排难解惑

初中学生中普遍知识面较窄,即使有阅读习惯,大多也是对网络小说和漫画书籍的阅读。极少数还存在轻度的学习困难与障碍。教师不能只通过课堂的一问一答来解决这一问题,而微课可以起到排难解惑的作用。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中利用微课,能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查漏补缺。

(二)拓展课堂

初中课堂短短45分钟,学生在传统课堂时间里大多只能听老师讲授。即使教师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手段也不能做到兼顾每个人,学生也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但导入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的微课则不同,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灵活学习。

(三)提高学习者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初中语文有许多小知识点,而填鸭式教育大多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所以学生大多兴趣缺失。一般短短10多分钟的微课小视频,形象具体,图文并茂结合声影使得重难点突出,学生爱看从而有了学习兴趣,更容易变被动为主动。

(四)促进教师的成长和进步

教师把初中语文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加工制作成微课。从课程本身教改的角度、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角度、创新意识的角度来看,这一过程是一種革新。在不断深入中促进教师的

成长。

三、初中语文教学该如何使用微课

(一)制作微课的要领

教师在制作前必须对其中的难点和重点有绝对深刻的理解。如果把微课比喻成一株鲜花的话,那么专业知识是根,设计构思是茎,个性亮点则是花朵。微课小而精,所以区别于传统课堂,要合理设计,有的放矢地制作微课。

(二)教师制作课件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会并制作高质量的PPT和微课。微课需要先拍摄,再后期处理,最后上传。无疑设备和软件是在不断更新的,所以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能力。在自己能独立制作加工处理好高质量的微课小视频同时,授之以渔让学生也学会自己录制小视频,反串教师角色来讲授知识点或课文等。

(三)微课的利用要有效有度

微课是新兴的教学资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有效有度地加以利用。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不能完全依赖微课,不重视引导。结合传统课堂,让初中生用微课结合语文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及时总结经验,如为什么这堂课微课教学的效果好,好在哪里,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四)建设成熟合理的评价体系

结合学生的使用情况,反馈评价。首先教师进行自评,然后定期组织观摩课、研讨课等进行综合互评。教务处平时做好抽查,定期评审。建立资源库,出台相应的审核机制,结果留档,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依据之一。

技术层面考量视频本身的质量。比如时长、清晰流畅度,字幕添加是否合适正确,声音效果是否良好等。从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考量。课本的各个大章节知识点该如何划分、是否系统连贯、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初中语文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微课资源的利用率,学生在课前还是课中或者课后使用的如何,要有明确的统计数字。学习者观后的评价,效果的反馈也要纳入重要评价标准中来。微课资源是否深入浅出直观易懂,是否具备实用性和典型性。比如是否能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无举一反三的作用、有无启发引导性等等。是否具有拓展性,是否完整包含了教案、作业、总结和拓展资源等。是否符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学情,要有针对性,不能简单做成千篇一律的PPT进行讲解。

“微课”这一新型的教育资源,为国内外课程教学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探讨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大势所趋,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需求。教与学的互动中,微课是不可替代的工具。实践证明微课无疑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合理有度、高效有针对性地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好并使用好微课,而不是简单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最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2]唐燕儿,魏旭阳.“微课”的优势与发展——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12).

[3]李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

[4]吴莹.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语文,2015(36).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