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教育”小学德育工作实施与探索
2017-12-29何主桐
【摘要】要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是关键。学校要适应南沙新区教育发展的要求,实施精品德育、“智慧教育”,提升学校地区的影响力,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推动南沙新区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德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关键词】精品德育;智慧课堂;适应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今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推动教育均衡发 展、强化管理、促进学校快速发展。这一表述是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学校德育的提升是促进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动力。要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必须强化德育管理。学校要适应南沙新区教育发展的要求,提升学校地区的影响力,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才能推动南沙新区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德育课程改革。南沙区双翼小学正是从这德育的高度出发,结合自己的学校实际,组织教师研究德育教育的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实施精品德育、“智慧教育”,从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对学校德育的实施与研究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下面就把该校的德育工作实施与探索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实施精品德育,营造“智慧”文化
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学校加强教育部新颁发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建设从而提升学校的良好校风。我们必须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根据守则和规范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家校规范》,对学生每天在家行为规范、在校的规范提出明确要求。建立学生在家、在校行为习惯联系卡,每周由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家校联卡上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的结果,家长和老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在此基础上,学校利用上课前的五分钟开展了由班主任参与的学生主持的“心语对话”活动,既指出学生的不良行为并加以纠正,又及时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表扬。同时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开设“反思、评议、学习”教学环节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坚持在每年的10月开展以“爱国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三是以“纪律、卫生、课间操、文明礼貌”四项管理为主要内容,制定评比标准,坚持开展每天“四项”检查评比活动,并张榜公布。
班级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雅的班风能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首先利用班主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班主任集中培训,让优秀的班主任介绍自己实施班级文化的建设做法,同时要求每个班主任让学生一起研究自己班级特色,制定适合班级的班名、班训、班规,根据自己班级特色的进行布置班级文化。同时,每月学校德育处开展优秀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对优秀的班级进行表彰。我校的班级文化围绕“双馨”主题进行建设,学校文化处IDi9kwCM0QdrVClzV2hpftxjEGroeui3UuhQK0K2Vpg=处展现“双馨”的文化特色。有“德育系列”中的主题图片,有“科技系列”图片,有“古诗词系列”图片,让孩子们在图片中得到熏陶。学校运动区、教学区、生活区“双馨”文化建设设计新颖别致,内容丰富让进入校园的领导、兄弟学校的同仁赞不绝口。
在抓好学校德育文化建设同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教育体系。每学期开办家长学校,邀请区镇关工委教师进行授课,每学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定期开展家委会工作,让家委会成员为我校的德育教学献“智慧”。为进一步拓宽家校联系渠道,学校利用先进的软件建立了学校与家长、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QQ群、微信群,使学校、教师、家长三方搭建了顺畅的信息沟通平台。学校每年的开展德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辩论节四大节日都是从学生德、智、体、美发展的角度出发,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成功的喜悦。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促进了双翼小学的学子的素质的提高。
二、品味智慧课堂,引导专业成长
一直以来,我们把对建设一支学业精良、师德高尚、具有南沙新区红棉精神——凭高而立、向海而生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坚定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努力营造“厚积、勃发、创新”的教研文化。陈金泉校长积极参加广州市卓越校长培训班,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卢丽华教师亲自为区内班主任传经送宝,学校为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坚持每年都派教师参加省、市、区有关部门组织的学习研讨和观摩交流活动。学习完成后,要求教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汇报,使全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得以共享。为落实专业引领制度,学校坚持每年聘请德育名教师来校讲学,指导学校德育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及时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同时引导教师积极搜集自己仰慕的名师资料信息,品读名师文集著作,观看名师课例,聆听名师讲座,并以网络形式求得与名师直接对话,與名师建立联系,用名师之智帮助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教师“跟岗学习”,近年来,学校骨干教师先后深入广州城区4所名校跟班学习,在互动学习交流中教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环节,学校实行引进来的办法,邀请教育专家与学校的骨干教师积极探索适 合本校的教学模式——智慧课堂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自学文本——探索文本——教学文本——集体反思文本”的课例研究模式。我校的智慧课堂是以新课程为基本模式的课堂,它要求自学文本有效度,汇报交流有广度,反思有深度,练习训练有实度。它能形 成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既是扎实又是有情感的课堂。除此之外,“领导推门听课”“名师与我”“骨干教师辐射”“教育大讲坛” “书香校园”等活动的开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打造校本课程,锤炼特色学校
为了发挥教师的特长,培养全面发展而有特长的学生,我们确立把“双馨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树立“涵养幸福成长的双馨学子”的教育理念,打造以“双馨”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这一总体目标,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根据现状,学校开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用来调动师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其中课程主要包括语文学科的“古诗文、名著诵读工程”,数学学科的“思维探索课”,活动类课程以打造我校品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等。同时,学校还根据实际成立了“星海”田径队、“双翼”跳绳队、“岭南少年报”小记者站等多个社团组织,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为提高校本课程有效开展,坚持每年举办的体育节等五大节日活动,锻炼了学生的体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激活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施发展性评价,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育评价历来是教育改革的瓶颈,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不改变,教育创新就无法真正实施。”为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评价方式,深化我校评价改革。从学校2007年合并开始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每位教师学期初填写一份发展性评价手册,用以规划自己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多样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此外,我校还通过课堂教学全面向家长开放活动,全校家长、学生每学期一次的评议教师活动,让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学生评价方面,我校的总体做法是:强化形成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采取“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式。等级评价指的是把学生的各项表现按优、良、及格、待及格四个等级进行评价,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分数评价的方式,克服了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弊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为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我校还实行了特长评价——“星海文明之星”评选活动,只要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某一方面特长明显、表现突出,均可获得这项荣誉。在学生的评语评价方面,我们改变了以往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进而采用“谈心式”评语、“家校反馈式”评语和“四心联动式”评语。四心联动式评语在每学期末进行,其中包括“班主任对我说”“老师的一句赞赏”“同学的悄悄话”“家长的期望”“本学期的自我欣赏”“下学期的自我畅想”等。这种评价的最大好处是更加公正、客观,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实施精品德育,培育智慧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发展,打造区域品牌学校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决心围绕南沙新区“教育国际化”的目标要求,同心同德,敢干真干,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形成特色,开创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