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

2017-12-29张建英

课外语文·上 2017年10期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科体系中的基礎科目,小学语文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本质属性除了知识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还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重视知识传递,还要兼顾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翻开小学课本,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可读性,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时会植入情感元素,这正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对于获取新知识,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材文本内容选择上范围较广,有歌唱祖国壮美河山的、有传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还有关于英雄人物学习的等等。选择这些文本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因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考试大纲范围以内,过于追求学习成绩,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忽略更为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考试成绩只能反映一段时间内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殊不知思想品德塑造却是影响学生一生的精神文明财富。为此,教师不能顾此失彼,要寻找忽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因,从而引起教育工作者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

(一)客观方面

从客观方面来看,需要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寻找原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思想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工作压力过大,一些家长把不良情绪从单位带到家中,容易暴躁和生气,时常冲孩子发火,使得孩子长间处于担惊受怕中,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形成敏感、焦虑的性格。

当前,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形成飞扬跋扈的性格,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背后是承受挫折能力的脆弱,一旦遭遇挫折就会自我否定,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思想品德的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尽管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可仍然没有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语文、数学、英语成为小学课程中的主角,音乐、体育、思想品德、美术等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成为配角。在课时配置比例上,语数外每天基本保证一节以上,甚至两节,其他课程每周只能维持在两节左右。课时配置比例很好地说明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考虑更多的是语数外等主要课程的考试成绩,把考试成绩当成学校教育效果的唯一评价标准。

(二)主观方面

从主观方面来看,主要在于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不高,授课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 法,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讲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内容,就等同于完成教学任务,却忽略了品德方面的教育工作。

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也严重欠缺。很难注意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变化情况,当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出现问题质疑时,教师会认为这是对自己权威性的挑战,因而讽刺挖苦或者直接批评学生;当学生出现上课不听讲、窃窃私语的情况时,教师不去反思自己的讲授方法,而直接批评和惩罚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沸点”降到“冰点”。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一)深入研究“课标”,把握德育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根据“课标”教师要牢牢把握德育的要求,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人文内涵的丰富性,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让学生把个人理想和祖国的发展需要紧密联系起来。要做到思想品德的渗透,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认真备课,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二)从教材中挖掘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只要积极挖掘就能发现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诗歌《看电视》就表达了浓厚的亲情:父亲喜欢看足球比赛却换成了奶奶喜欢看的戏剧频道,奶奶却把电视节目切换回足球频道,最终父亲和奶奶一致决定换成音乐频道,让做家务的母亲缓解疲劳。教师只要积极研究就可以向学生传递出尊敬老人、关心父母、努力营造和谐家庭环境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三)从课外读物中发现教育资源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助于提高思想觉悟的书籍,如《三字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中外读物,定期组织学生写观后感,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思想品德教育。

(四)巧借识字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可以巧借识字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国”字,教师告诉学生:因为国家的存在人民才得以幸福生活,我们所有人是在国家的保护下生活的,所以“国”字的外围是“口”,里面是“王”和“一点”,“王”并不是指国王,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所以这里的“王”指姓氏,这个姓氏代表了所有人,我们所有人应该有爱国意识,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人,保证我们国家繁荣昌盛,所以国字的内部是一个“王”加“一点”,内外组合起来构成了“国”字。

三、总结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因此排在“德智体美”的首位。语文课程的人文属性使开展德育工作具备了可操作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到语言文字知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翠玲.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J].中外交流,2016(15).

[2]刘丽琴.小学语文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因分析 [J].小作家选刊,2016(35).

[3]贾维.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J].人民教师论坛,2009(7).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