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作文小组合作互评互改初探

2017-12-29高文娟

课外语文·上 2017年10期

【摘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老师每次精批细改过的作文,大多数学生并不大在意,只粗略看看分数和评语,随后便束之高阁,极少有学生能去好好领会和揣摩评语,更少有学生能总结经验教训、修改或重写。所以,改变这一现状迫在眉睫。通过多次摸索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一个比较适合自己学生的作文“互批互改”模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互评互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曾痛心地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从教11年,我深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异常艰难。如何才能让学生不怕作文,爱上作文,使学生普遍地提高作文水平呢?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于是,笔者通过多次摸索实践,总结出了一个比较适合自己学生的作文“互批互改”模式。下面,我将自己的做法分享给各位同仁,共同探讨进步。

一是点明意义。第一次小组合作互批互改前,可以先展示修改前后的同一篇作文,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作文修改的意义。

二是建立小组,让学生自选组长,自起组名。根据我班情况,共分6 组,每组6名同学。依据自主自愿原则,每组自选出一位作文水平较高,又认真负责的同学做组长。再给两天时间为自己小组起一个适宜的名字。记得当时学生兴趣高涨,起了好些精灵古怪的组名,如颜如玉组、引子组、蜡笔小新组、背水一战组、零组、破云组等。

三是明确评改细则、分数等级,以及评语的评定原则。

为了让学生早日熟悉高考,高一的第一次作文讲评课,我就向学生展示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地要求他们以此为准,并将作文分数定为60分满分,包括40分基础分和20分能力提升分。每一次的作文打分也要分层打分,然后合并。虽然一开始较麻烦、费时,但几次之后,学生已经非常熟悉高考作文的打分标准了,做起来也得心应手。

关于评语的评定,我要求学生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以鼓励为主,用适宜的语言指出其不足。刚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不会写评 语,但没想到第一次小组互改的作文收上来之后,我大吃一惊。学生的评语要比我平时的评语更加细腻、全面、文采飞扬。比如有位学生的作文寓情于景,在平时,我为了省时间,肯定就写“寓情于景”四字。但小组长写“寄情于山水间”,这就要比我的评语更加诗意,更受欢迎。再比如有位女学生的作文水平不错,但字写得着实难看,平时我也就大笔一挥,写“字迹潦草”或“书写不工整”了事。但颜如玉组的组长这么写:“可惜一篇好文章,都毁在字上了,姑娘,咱能温柔点吗?”会心一笑之余,所有的担心都烟消云散,相信该同学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评语。

四是以小组互改为主的“花式”互改。

刚开始的时候,为了让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较低的学生,就尽量采取小组内互相评改的方式,即每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轮流执笔,共同讨论,逐一评改组内所有同学的作文。几次之后,每个小组的整体写作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

这时,我又建议可以小组互换评改。因为每次作文讲评课上,我都会表扬评改出色的小组,并与大家分享写得好的评语,所以会有很多学生期待自己的文章能被这些小组的同学精心批改。这样,小组间也可互通有无,交流学习。

有时,估计学生可能会“审美疲劳”,我就会适时当着他们的面“洗牌”——打乱作文,发下去盲改,没有人预先知道自己的作文由哪个小组改,那颗“小心脏”就悬了起来。

当然,在各小组进行各种花式互改的时候,老师也不应闲着,老师可以巡视课堂,帮助解决批改中的疑难问题,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或同学,提供必要的指导。

五是全部完成后,组长汇总,填好评改报告单,同时推荐1—2篇优秀习作,全班交流。这样鼓励了好的学生,也启发了落后的学生。

六是作文收回老师处,老师及时了解、审核各组汇总情况,分门别类,表扬优秀小组和个人,同时指出不足。

七是学生习作发回原作者,学生修改反馈,教师及时个别指导。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学生的作文水平和鉴赏能力整体得到了提高,甚至有一些学生在笔者的鼓励带动下,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在网络媒体上发表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可见,此法的确行之有效。

在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中,收获颇多。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其原因,我觉得是切中了他们青春的脉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往往对师长的意见抱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逆反心理。可是,他们很在意同学的意见,很看重自己的面子。因此,这种互评互改的形式,必然促使学生努力写出像样的作文,也会按同学的建议做出合理的修改,甚至对每一次作文都会有所期待。我班就有几位以前不爱写作文的同学,主动问了我好几次什么时候写作文。还有几位同学,遇到自己喜欢的话题,一次写两篇。这种进步是我之前从不敢想的。

在摸索的過程中,我从学生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比如用更加委婉的、鼓励式的语言写评语。以前全批全改时期,因为作业量大,所以在写评语的时候往往直奔主题,语言太直白,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而同学们的爱心评语让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互评互改过程中,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提升的机 会。因为要把自己对所评作文的有关意见和看法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简明地表达出来,所以大家往往会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形成热烈活跃的学习气氛。当观点不一致时,就会出现思想的冲突,激起每一位同学主动探索他人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在争论过程中,学生对他人的写作思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就有助于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启发学生寻求更恰当、更成熟的写作方法。

总之,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由过去怕写作文,变为愿写作文,甚至爱写作文,逐渐把作文当作一项有趣的学习活动,还慢慢养成了写完习作后自觉修改的习惯。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