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2017-12-29施耘耘

课外语文·上 2017年10期

【摘要】阅读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性格塑造和内心素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古老的教学理念,摆脱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的影响,积极运用创新的、多彩的和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教师要求下才去阅读书籍的情况。本文以高中学生语文阅读为主,先分析介绍了现如今阅读的状况,并根据不同情况给出了适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及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方法策略;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虽然我国早已经实行了教育改革,也出台了新课标的标准,但是由于现实条件和其他主观的因素,很多的教学方式还不够完善或者有些教师还是按着传统的方式来教导学生。其中尤其体现在高中语文阅读上,由于我国的高考制度,大部分学生和教师对课外阅读和名著的关注度根本不够,认为只要语文分数考得高就可以了,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并不涉及学生阅读这一方面,就导致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不统一, 违背了教育的本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要以学生为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合理探究和积极运用各种各样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自主阅读,并且能与教师或者家长分享心得,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影响学生的一生。

一、改变旧观念、旧方式

首先,部分教师根本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一味地让学生掌握课本的内容和考试的技巧,殊不知只有进行良好的阅读,学生才能学习到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内容,才能理解一些深厚的含义和内涵,才能增强阅读文本的能力和鉴赏文章的水平,最后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能让教师和学生有了心与心的交流,促进师生友谊。在以后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会十分顺利,课堂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其次,有些教师知道阅读的好处,也明白应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贯穿阅读教学,事实上教师也在实际教学中做了阅读教学,但是获得的效果不佳。这个其实是因为教师往往为了课堂的效率,而扮演着课堂的主人,进而缩减了学生的交流、谈论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气氛是冷硬的、机械的,学生自然就不会高度集中,课堂效果也达不到最佳。所以,教师在教学阅读时,坚决不能把对学生精神的陶冶和人文素养与考试中提高分数相联系,如果这样做,就完全失去阅读教学的意义,应该在重视阅读的同时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和学生一起感受文章背后的含义和情感。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阅读教育的本质,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尽情在阅读的海洋里遨游,领悟阅读的好处和真谛。

二、不同类型的文章使用不同方法

中华文化自古博大精深,尤其体现在文字和写作上。因此,我国的文章类型也是各种各样,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各种文章有其独特的写法、不同的呈现模式、独特的表达方式。所以在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时,需要教师教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让学生在阅读技巧的帮助下更加了解文章的本意和背后的含义。对于记叙文阅读,教师要教学生记叙文的基本元素,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文章时,准确无误地分析出文章里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结构、顺序以及谋篇技巧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文章的深意,有效地进行阅读。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判断说明文的类型和技巧,抓住说明文的本质和说明方法,让学生知道说明文的特点——科学性、准确性、条理性,才能在写作中写出优秀的说明文。对于散文的阅读,教师要在教学时刻中抓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然后再分别讲解情感态度、寓意哲理、把握本质。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朗读一遍,讓学生感受到意境,接着再一段一段地分析段落的特点和作用,然后指引着学生领悟到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美。

三、要求学生主动学习

高中生的阅读其实教师要做的很少,只需要把技巧讲到和正确地引导,教师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一大半,最重要的部分还是要求学生自主分析、欣赏文章和享受阅读带来的美感和诗意。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的,教师可以在讲解文章前要求学生在课下预习文章,部分教师可能也要求学生预习,但是由于预习没有检查的形式,所以有些学生敷衍了事或者甚至并不预习。因此,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就要求学生仔细完善预习文章,在讲解文章内容前就要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只要学生自主预习过的文章,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注意力十分集中,就会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讲解《祝福》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文章创作背景、主题、创作原因等,也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包含深意的句子。学生通过充分的预习、自主的学习后,就会对课堂上的内容饱含着深厚的兴趣,促进课堂阅读的有效性。

四、结语

当然提高高中生阅读有效性的策略还有很多,如创设情境教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以读促教等一系列非常实用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运用这类方法时切不可盲目使用,要结合学生的接受情况、班级的学习情况以及阅读文章的内容来正确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也可以结合两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只要学生的反应良好,都是可以尝试的。最后希望在广大教师的探索和合作下,教学模式逐渐有效、多趣,我国的教育制度也逐渐完善,学生更加享受课堂,爱上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培养出高素质、高学问的全能型人才。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