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语文活动课

2017-12-29杨光乐

课外语文·上 2017年10期

【摘要】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同,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由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完美结合,让所有学生有机会参与进来,感受了活动课的新颖别致,又有所收获。活动课新鲜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深深吸引了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积极性;语文素养;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中语文活动课,一改原来沉闷呆板的注入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给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他们被活动课新鲜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所深深吸引,乐此不疲。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注重教师的课堂讲解,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殆尽,最终厌倦了语文学习。这样何谈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何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由此看来,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再这样进行下去了,必须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做到教学要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来进行,以内容的开放性及方法的新颖性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这种背景下,初中语文活动课应运而生,让广大的教师和学生看到了曙光。但是有的教师还是用原来那种陈旧的语文教学模式,毫无成效;有的教师置之不理,干脆不上。面对如此状况,怎么办呢?首先,要让广大教师转变思想观念,从心底深处认识到活动课的重要性;其次,学校要在课程的安排上明确地体现出来,要细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合理安排。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活动课应有的作用。

二、开设初中语文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开设,打破了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由以教师为主导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必须要做相应调整。

教学内容方面,原来的语文教学以掌握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点作为重点和难点,整堂课没有延伸与拓展,内容单调。而活动课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内容涉及最新出现的领域,颇具现代气息,弥补了原来语文课堂教学的单一性,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对于新鲜知识的渴求,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种创造性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有极大好处的。比如“漫游语文世界”“我们班的明星”“啄木鸟”等活动,既能讓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又能注意到文字书写规范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逐渐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方法方面,原来的语文教学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的课堂讲解是否抓住课本,是否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作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很少把学生接受得如何,是否感兴趣考虑在内。活动课的新颖性吸引了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具体活动中进行体验,直观感受,丰富自己的知识,既加深了印象,又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技能。例如“这就是我” “学会说点儿道理”“走上辩论台”等活动,专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在“说”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学习在于运用”的最终目标。

三、初中语文活动课的作用

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成年人的思维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时期,他们的抽象思维必须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所以,要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通过直观感受来获取感性认识,继而跃升为理性认识,使得所学到的知识精准、深刻、全面,而且更具有实用性。

学习语文就像学习游泳一样,光靠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下水训练,在实践中感受水的特点,领悟游泳的基本要领,掌握技巧,逐渐达到娴熟的程度。语文活动课中,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实践,将已有的知识转化为未有的能力,让语文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交际工具来使用。

四、初中语文活动课要真正开展好需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完美结合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但是教师不能只是旁观者,要通过课前的安排、课中的引导、课后的小结来将学生获取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引导学生时要注意时机的把握,千万不可随心所欲,干扰学生的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在课前需要多设计几种方案,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达到使每一个学生有所收获,继而产生成就感。否则,就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无异了。

(二)做到让所有学生有机会参与进来

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相似性原则来合理分组,做到人人参与,适时交换。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他们各自完成不同的任务,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千万不可造成几个学生在“活动”,其他学生一直在静观的局面,这样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产生被忽视的感觉,长此以往,班级整体学习氛围就会大打折扣。

(三)保证活动课既新颖别致,又学有收获

活动课的内容与形式应该有效地融为一体,既不能为了内容的掌握而忽视了形式的新颖,使活动课死气沉沉,学生不感兴趣;也不能为了形式的别致而淡化了内容的传授,表面上活泼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无收获。活动课要根据活动内容及学生的个体特点,拟定切实有效、便于运作的实施方案;要考虑到活动中的其他情况发生,多考虑几个方案或者对策。这样课中引导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从容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至于临阵手忙脚乱,活动课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活动课的实施,能有效形成学生的“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合二为一,切实提升语文素养,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希望各位同仁上好初中语文活动课。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