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中交流,“交流”中感悟

2017-12-28周利平

考试周刊 2017年38期
关键词:合作策略研究小组合作

周利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在每位教师的不断改进下,改善了以往沉闷的课堂,使得课堂中气氛活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主动探索的能力,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更是现代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學模式。小组合作更是让学生有着生动活泼的课堂、潜力无尽的思维、人人参与的意识、主动积极学习的态度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由2~3个以上的学生组成小组,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活动。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数学的教学直接关系着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知,其教学不可忽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只注重小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小学生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但是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完善,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为小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下面以数学教学中的小学合作学习为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简单探讨。

一、 当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 小组成员,随意搭配。

现在课堂中,老师为了方便,没有对小组进行优化分组。一般遇到问题需要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解决的,教师会让学生们采取就近原则,把前后桌学生拼凑成一个小组。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性别、特点等等,随意分组,导致了分组的不合理性,让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出现很多问题。例如有的小组学习能力强、小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衡、有些小组默默不语等等很多状况,这严重削弱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 随意交流,欠缺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只注重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不结合教学的知识性和目的性,将一些简单的或者没有特别大的讨论和思考价值的问题摆在小组合作上,这不仅提高不了效率,还影响了教学质量。有的小组合作没有明确的探讨目标,盲目合作,达不到教学效果,阻碍教学进程。

(三) 规则不清晰。

教师发出问题之后,课堂就活跃起来,但是有的只是表面现象。有的学生趁小组合作这段时间开小差,有的小组只有少数人发言,这些都是由于小组学习合作的规则不明确引起的。教师的讲解不够明确,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学习,不能迅速地将知识有效统一结合起来。

(四) 讨论时间把握不合理。

有时,教师会在学生讨论激烈的情况下结束小组讨论,第一,讨论结果还没有出来,教师就打断了学生的思绪;第二,挫伤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浇灭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种情况是学生讨论完成,教师还没喊停,这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影响课堂效率。

(五)独立思考时间不够。

学生在讨论前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导致讨论在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学生缺乏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很难去反对或者支持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这不符合小组学习交流的本质和目的。

(六) 随意讨论,参与不广。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缺乏合作意识与习惯的培养,许多学生在小组里“各自为政”,忽视对别人意见的倾听和分享,以及根据同伴的反馈对总结学习结果的反思,缺乏合作性,合作变成了合座。

(七) 参与不均衡。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常常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能够足够表现自己,陈述自己的想法。对于思考问题慢的同学,往往很难表现自己。更有的学生表现不积极,全程不参与讨论,这不利于小组合作管理,也不能彰显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不了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八) 教师指导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不代表教师不用参与。教师要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对讨论作出指导,有问题帮助解决,维护课堂秩序。而有些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在教室里漫无目的地晃悠,或者是站在讲台上不动,让学生在讨论中比较混乱,有的会脱离重点,浪费大量时间,教师也没有发挥指导性作用,难以实现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

二、 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解决策略

(一) 组建有序的合作小组。

第一、组建分工明确、秩序井然的合作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让每一位成员都“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如何分组,按照学生的能力分可以分为“同质”和“异质”。同质分组把基础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不同组之间能力有层次区别,这样的分组便于进行分层次教学。异质分组把学生按照好中困搭配分组,这样分组有利于不同组之间形成均衡,便于展开竞争,但是一些学优生往往都独霸小组。

第二、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做到优化组合。能力强弱要相对平衡,如果一组中的学生的能力过于悬殊,弱者则难以参与,没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当一组中学生的个性都过于偏向内向,那么合作探讨时就会造成无人动、无人说、无人思的困境。

第三、当小组成员确定后要明确团结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小组学习既要独立思考又要相互帮助,通过开展活动使得学生明白:有些问题比较复杂,一个人的能力有限,集体的智慧大。有些问题虽然容易解决,通过小组交流可以使得成果更加丰富,可以学到新的方法。

(二) 养成合作习惯。

第一、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当大家有了自己的初步想法之后再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一方面让每个学生都有想法,另一方面通过听别人的观点,让学生在自己个人的想法上进行补充和改正,有效地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第二、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和分享了别人的成果才能使自己博采众长,改正自己的问题,弥补不足,激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因此,要求学生既要会听老师的提问,又要会听同学的各种观点。endprint

第三、学会表达。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听,更多的是表达。在小组合作中,要学会将自己的观点所表达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有什么问题小组成员还可以帮助改正。另外,一些同学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积极,但是在全班交流时就默默无声。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增长信心,拥有更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

第四、学会遵守组织纪律。小组合作学习,人数不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守纪律,该发言发言,该讨论讨论,只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没必要在讨论中发生争执和吵闹,更不能在小组合作中嬉戏打闹,保证小组合作有秩序地展开。

(三) 确定合理的合作形式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要对小组的形式展开研究,明确合作学习有哪几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适合哪一阶段,适合哪一类内容,以及在每一种形式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

(1)按阶段分,合作学习有: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组间交流—师生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初探点”,让学生经过自己初步的独立探索,为下一步开展合作交流探索奠定基础。合作交流是一个“集思点”,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是为了共同探究个人力量难以完成的主题,也可以是进行个人探索成果的交流,使每个成员展示自己的成果,训练数学的表达能力。组间交流是“共鸣点”,教师通过组间交流进一步展开合作交流,让学生将自己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充分地展示,以获得其他小组的认可,达成共识,形成“共鸣”。师生互动是“默契点”,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倾听学生的心声,点拨学生的思维,助燃学生的热情。教师不断调整教学交流的信息流程,以实现最优控制,使师生都能在互动交流中获得“高峰体验”。

(2)按难度分可分为,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合作探究式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难度,个人力量比较难完成,需要大家互相配合,依靠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合作任务的一种形式;合作交流是个人可以完成一定的任务,但通过合作使学习成果更为丰富,可以在交流中学到新的方法或纠正自己的错误思路,这种合作形式可以弥补大班教学的缺陷,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扩大学习的参与面,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四) 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不管多么先进的学习方式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它的适用内容和时机。因此,选择适当的合作时机是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合作学习只有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需要合理选择,才能真正发挥合作的效率。

(1)当学习任务难以一人完成时,确需发挥团体的合作才能完成时,如: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要学生统计各种数据,当数量较少时个人可以统计出来,当数量多时就不会那么准确,这就需要小组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够更为准确的得出数据,此时开展小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

(2)当探索学习中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计算”时,学生提供的材料有限,就需要组织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既可以使器材共用,又使资源得到共享。

(3)整理复习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总复习“数的整除”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纸和小卡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将这一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和概念串联起来,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归纳。有的小组采用了树状结构图,有的是进行大纲提炼,有的则创意成电脑菜单式。学生在自己的整理归纳中,自觉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拓展了思维,提高了综合能力。

(4)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抛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这种问题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在思考中遇到困难,需要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这样就会在交流中,观点发生碰撞,让问题变得明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区分大小月时,我就根据板书向学生提出,你看着我们刚才的观察结果,你想说什么?有的说31天的是大月,也有人说小月以及平年、闰年等知识。这些知识都从学生口中讲出来,再通过思考什么是闰年呢?引发学生的一阵骚动,再通过合作探究交流,争辩获得有关的新知。这样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知识,又通过合作交流感受到这其中蕴含着的数学哲理。

(五)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非常有必要和非常关键的。制定良好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小组合作的发展,更能激发学生对小組合作的兴趣。

第一、 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侧重评价,不能只注重结果。对不同的学生要基于不同方式的评价,从个体中找出进步,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努力改进。

第二、要将小组整体评价和组内成员评价相结合,主要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改变以往对个人的侧重,让学生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从而促进共同发展。

三、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一) 学生与教师的辩证关系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过程。合作学习活动的主题是学生,所以活动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发挥出教师“组织者”的作用。

(二) 教师也是合作中的一分子

教师要参与到其中的活动中,听取和了解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并及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和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发挥出教师“合作者”的作用。组织好合作学习的成果交流与展示,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将构建的知识规范、提升,使之条理化、逻辑化、数学化,从而发挥出教师“引导者”的作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才能逐步走向成功,走向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

参考文献:

[1] 黄政杰,林佩璇.合作学习[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1).

[2] 黄伟.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J].教育评论,2001(4):34-36.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 陈立.数学“发生式”教学艺术[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策略研究小组合作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作文评改“五步曲”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