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12-28邱兰
邱兰
摘要:小学语文是非常基础而又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为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而且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要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语文,就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营造出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收获快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一些教育工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获,都能够收获新知识,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对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究,力求帮助语文教师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语文;运用探究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独特的个性特征、个体差异和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作为整体的教学内容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量少、积累量不高,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教师上课比较吃力,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想法,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为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学好语文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无限乐趣。
一、 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而分层教学往往能促进学生这一全面发展,因为分层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存在的差异,是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成绩相接近的学生往往被划分到一个层次,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互帮互助获得成功,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此外,分层教学还能减少学习成绩较差同学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有利于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学习
要教好学生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传授给他们语文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的运用语文进行交际。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分配给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任务,让相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慢慢克服胆小和害怕心理,让学生由“我怕说”变成“我会说”,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 分層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1. 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但在分层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能按等级区别对待,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高层次学生包括学习成绩好、理解能力强、语文知识积累量丰富的同学,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一般、学习较努力的同学定义为中层次学生,学习成绩差,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定义为低层次学生,并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按1:2:1的比例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教师引导小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例如,教师要求语文背诵时,可以让高层次学生先背诵,背诵完后去帮助指导中层次学生,教给他们一些背诵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中层次学生快速背诵;待中层次学生背诵完后,又去指导低层次学生,这样层层递进,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2. 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学习程度和现有知识水平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也各不相同。高层次学生教学目标高,低层次学生教学目标相对较低,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
例如,对高层次学生来说,就应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对于中层次学生来说,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巩固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促进他们进一步提高,朝着高层次同学前进;对于低层次同学,要求他们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即可,但不能冷落歧视他们,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朝着中层次同学不断努力。
3. 教学内容分层。
教师在课堂上要仔细观察学生上课时的反应,并对相应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中层次和低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在分配教学任务时要根据各层次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难易程度,设置教学梯度,帮助每个学生掌握好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并学会如何去运用教师传授的新知识,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4. 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是为检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将知识掌握牢固,检查学生的知识在哪方面还存在欠缺。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后作业这一特殊功能。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不仅应该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联系,而且还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联系,设计多种作业形式,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
在设置作业分层过程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作业量以及完成作业时间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难易程度应有区别。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作业设计难易可分为三个等级: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创造性作业。要求低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并尝试着完成发展性作业,而发展性作业是中层次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对于高层次学生,创造性作业必不可少,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要适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各层次学生获得进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晋.分层教学法在泰国高中汉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
[2]成功,黄源,秦超,华立新,黄华兴.课堂中分层教学法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应用效果评价[J].才智,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