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公共外交中的实践作用

2017-12-28卢敏游菲熊峰

考试周刊 2017年48期
关键词:公共外交跨文化交流来华留学生

卢敏+游菲+熊峰

摘要:公共外交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来华留学生是我国实现公共外交目标的重要群体。简要分析来华留学生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如何开展留学生教育,更加有效实施公共外交策略。

关键词:公共外交;来华留学生;软实力;国际校友资源;跨文化交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内的发展形势和状况、政府在国际上的言行和举动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一些西方政客、主流媒体却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歪曲地理解和报道中国。由于中西方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绝大部分的外国民众不可能亲自到中国来,了解中国的渠道很少,他们往往会以为西方主流媒体或者是掌握舆论工具的人介绍的那个中国,就是真实的中国。因此我们要加强公共外交,从各个方面展现我国国情和当代中国文化,将一个真实的中国告诉世界,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来打消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方向的疑问。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自身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年轻人到中国留学,中国成为全球留学的重要目的地国,发挥留学生在公共外交中的积极作用,科学、合理、战略性地开展留学生公共外交越来越重要。

一、 公共外交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关系

我国对“公共外交”的定义是:公共外交通常由一国政府主导,借助各种传播和交流手段,向国外公众介绍本国国情和政策理念,旨在获取国外公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争取民心民意,树立国家的良好形象,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和促进国家根本利益。可以看出公共外交强调向外国公众传播和介绍本国国情及政策理念,从而争取外国公众的民心民意,以期在外国公众心目中树立国家的良好形象。

在这些外国公众里,青年人更应成为公共外交的重点对象。来华留学生群体正是这样的青年外国公众,在中国的经历和感受让他们了解了真实的中国,他们将自己对中国的认知或多或少地传播回他们的祖国,从而影响到这些国家将来对中国长远意义上的认知。来华留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培养国家外交人脉的战略举措。

在2014年12月的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通过留学工作培养汇聚人才是国家重要的软实力建设。要以全球视野和改革创新举措积极推动留学工作跃上新台阶,揽四海英才服务国家建设大局。”

来华留学生是我国实现公共外交目标的重要群体,通过留学生开展的公共外交直接有效,影响深远。

二、 发挥来华留学生公共外交作用

(一) 来华留学生是高校的重要国际资源

据统计,2016年各类来华留学人员有442,773名,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增长比例为11.35%(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生目的地国家。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该校来华留学生有以下特点:

1. 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

在2013年之前,该校平均每年在校留学生数量不超过200人,而2016年在校学历留学生近1000人。

2. 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生源不断扩大

近年来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要求,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开拓生源市场。在校学历留学生中,有607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全部学历生的76%。

3. 学历生比例高,留学生培养层次不断提升

目前在读留学生学历生795人,学历生占比达95.9%,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高达38.86%。南理工是一所理工科为主的高校,这些学历生大多集中在机械、计算机、化工、材料、电光以及管理等专业领域,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他们在中国学成归国后,正是各自国家经济发展建设所需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

4. 各类奖学金资助学生比例高

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省级、市级以及企业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的留学生有700多人,占比86.49%,说明该校的留学生绝大部分都享有中国的各类资助。

5. 英文授课學生数超过汉语授课学生数

英文授课的学历生共有573名,占在校留学生学历生总数的72.08%。

这些留学生毕业后都将成为南理工的国际校友资源,他们在母校学习了专业知识,在华期间的生活领略了中国文化,具有“母校情怀”和“中国情结”。他们将来在不同国家从事不同行业,特别是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他们毕业回国后,成为当地经济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体现了母校的教育成果,是母校最好的“形象代言人”,从而也加强了母校的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毕业自不同中国高校的留学生汇聚成了“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人才,他们对华持善意态度,他们对中国的正面认知经过他们在本国的传播后,从不同方面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国家形象。

(二) 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形式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曾提出“通过教育和文化交流项目长时期对他国公众施加的影响远胜于短期的媒体宣传战”。这正说明了国际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留学生在中国高校汇集,不同文化在此交会和碰撞。高校的师生、留学生所在城市的民众都具备了与留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增进彼此对对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直观了解。

留学生们来到中国,就不可避免地与各个相关部门打交道,这些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办事效率代表了政府机关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来华留学生更实际地“体验”中国的民情,包括公共交通是否便捷、商品种类是否丰富、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是否发达、环境卫生是否干净;他们能听到看到中国民众的日常言行,了解普通民众真正的生活水平,总之,留学生们接触的是一个真实的“中国”,他们在中国生活学习的切身体会就会形成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直观印象。

在高校校园里,老师、同学以及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构成了留学生生活的主要人际环境。授课老师以及留学生管理老师的言行,在留学生看来,其实也是中国民众形象的表达。管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素养和风貌,老师们上课传授知识、传播思想以致与留学生的日常交流都具有公共外交属性,往往会影响到留学生们对学校管理、课程安排、在中国学习生活的认可程度,进一步会形成留学生对中国高校的整体印象。

我们这些中国公民如何向留学生们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有一定公共外交素养。来华留学生对高校及对整个中国社会环境的满意度影响到他们的对华好感度和他们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可以说“推广公共外交是高校的社会责任”。

在留学生中开展公共外交,也就是在未来的社会中坚群体培养一批“知华亲华”的国际友人,这对于推动国际交流、实现国家长远利益的作用不容低估。

三、 围绕外交大局,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公共外交策略

1. 通过接受和培养来华留学生,积极吸收和利用国外智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人社部、外交部、教育部三大部委于2017年1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部分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这个政策的出台,是“从14亿人中选人才”逐渐扩展到“从70亿人中选人才”,势必会吸引更多优质国际学生来中国求学和就业,一方面增强了我国的教育竞争力,另一方面使得部分优秀来华留学生真正融入中国社会,对中国加深了解。他们可以更好地向本国民众诠释一个开放、共赢且不断发展的中国形象。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建立了稳定和长期的师生关系,为公共外交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通过来华留学生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世界了解中国,使中国走向世界

留学生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時,让他们参与中国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从而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学校组织留学生参加各种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各类实践活动,比如“一带一路”文化节、丝路青年行、“感知中国”等文化活动;留学生们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参加各类艺术、体育类社团。这些活动增强了留学生们对中国发展现状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母校深厚的情谊;同时,中外学生社团的建设、中外学生交流平台的形成,也增进了中外青年的相互理解和文化认同。国际教育的交流给了留学生们了解真实的中国的机会,也给了中国向世界说明真实的自己的机会。

另外,针对英文授课的来华留学生,除了专业课为英文授课之外,高校有必要给他们开设一定课时的汉语以及中国概况课程。缺乏汉语能力,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和学习往往局限于很小的圈子,仅与自己的同乡或懂英语的人士交流,不利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真正了解和认知。从公共外交的角度来看,留学生学习和适当掌握一定的汉语交流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 培养高校师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好地开展留学生教育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吸引留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来华留学师资和管理队伍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外语能力;另一方面,要培训高校的涉外群体,即授课老师、留学生管理办公室的老师和本校中国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加强他们公共外交方面的能力,使其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来开展对外交流工作。

中国师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留学生们,保障他们“平安留学”“健康留学”“成功留学”,努力培养他们知华、友华、亲华的中国情结。

4. 重视留学生校友工作,加强留学生校友联系

开展留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为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高校应成立留学生校友会,加强与已毕业的留学生校友的联络,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充分发挥校友与母校间的情感联系作用,为扩大母校知名度,促进母校的国际合作交流而努力,进而转化为对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传播。

5. 提升国人素质,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公众在外的素质形象,就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缩影。国民素质直接影响来华留学生眼中的国家形象。而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国人有随地吐痰、不讲礼貌等陋习,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想办法提升我国的国民素质,使每个公民团结一致,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共同提升中国和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

四、 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是实现国家各类利益的手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两国之交,在民之亲。通过接受、培养来华留学生,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新时期,讲中国故事,使中国发展能够为周边国家所接受,来华留学生教育中的公共外交作用显然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杨洁勉.“中国公共外交的源起、挑战和对策”《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秋季号第2期(总第15期).

[2]教育部网站.

[3]缪毓烨.公共外交视域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4]赵启正.《公共外交.案例教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猜你喜欢

公共外交跨文化交流来华留学生
公共外交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启示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公共外交视野下琼海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