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追溯诗词魅力
2017-12-28丁凤梅
丁凤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让学生分析文本的表达方式,探究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特点及其在文本中起到的作用。然而这种分析却往往只是针对文章,很少有教师让学生尝试从表达方式这个角度分析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独辟蹊径,让学生尝试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诗词的特点,则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诗词的表达方式和散文等其他文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而促使学生充分理解诗词。
一、记叙,推敲细节
记叙在文章中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尤其是一些记人记事的文章,广泛运用了这种表达方式。在指导高中学生探究诗词中的记叙手法时,要先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记叙。记叙是记录人物行动、事情发展的一种表达方式,诗词中虽然也有一些叙事诗通篇运用了这种表达方式,但是在诗词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多,但是一些以描写为主的诗歌中还是能常常看到运用了记叙的手法。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乐府诗,作者白居易在这首诗中着重展现了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巧,同时作者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作者认为自己和琵琶女有着相似的遭遇,因此感到深切同情,并对人才被埋没的现象表示感慨。在这首词中有精彩的记叙部分,作者记叙了琵琶女出场,给自己弹奏琵琶,并叙述自己遭遇的整个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首诗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细节部分,感受作者如何在细节刻画中描述琵琶女的形象。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句记述的是琵琶女出场的场景,这段文字很好地展现了琵琶女神态表情,展现其害羞的状态。又如“低眉信手续续弹”等句子,这是记叙琵琶女弹奏时的场景,这里展现了琵琶女高超的琵琶演奏技巧。
教师可以鼓励高中学生在阅读诗词的过程中挖掘诗词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记叙的手法。同时还要让学生意识到一些短小精悍的诗词不可能大篇幅地进行记叙,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整件事情的发展经过,这是诗词和普通文章之间的区别,在分析时要着重注意这一点。
二、抒情,感受悸动
抒情指的是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让高中学生着重探究诗词中的抒情手法,感受诗词中的情感悸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在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出该维度的特点,让学生着重品味诗歌中的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人苏轼的杰作,这首词展现了豪放派的诗词风格,这首词将描写风景、记叙历史、抒发情感等手法结合在了一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着重探究其中的抒情手法,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学生发现作者在描写了景物、记叙了历史之后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困境,这和自己想要报效国家的伟大志向相违背,因此产生了内心感慨,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抒情,认为人生短暂,不必被这些俗事纠缠,只要举杯赏月就可以了。在这样的抒情中,学生既看出了作者内心中对国家的担忧之情,感受到了其爱国情怀,又体会到了作者内心豁达开朗的一面。和作者共鸣后,学生感受到这样的一个人物更具有真实感,因此能更好的感受到内心的悸动之情。
教师在指导高中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抒情手法时,要让其注意诗词的抒情手法和文章的抒情手法有何不同。学生在分析中可以发现,诗词中的抒情手法常常和叙事、描写等其他手法融合在一起,很少作大段的抒情。同时还有学生发现诗词中的抒情很少是概念化的情感宣泄,往往是有实质的情感倾诉。
三、議论,领悟哲理
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指的是对人、事、物进行判断、评价和论证。在指导学生诵读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挖掘诗歌中的议论部分,体会其中所展现的哲理。学生在分析中可以发现虽然诗词中的议论运用的频率也不是很多,但是却往往会独立运用,整首诗歌都用来议论,并阐述一个哲理性问题。
《蜀道难》是李白所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详细描述了蜀道的情景,还描绘了攀登蜀道时的情景,记叙了一些和蜀地有关的历史故事,同时还抒发了对此的议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时,可以让学生着重分析作者如何在记叙、描述、抒情的过程中融入议论的成分,作者的议论表达的主要是什么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连续几次发出了蜀道难的感慨,认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么你认为其发表议论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只是为了论述蜀道的艰险吗,还是有别的含义呢?”有学生在分析中提出这段文字或许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议论,作者认为现实政治生活处处艰险,就和攀登蜀道一样困难。
议论让诗歌充满了理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议论手法,并探究作者如何运用诗词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分析中发现诗人常常使用托物言志等手法,其议论并非空发议论,而常常运用点到为止的评论,这给读者回味无穷的感觉,令读者深入思索诗歌的韵味。
学者任遂虎在研究诗词教学时提出,和文章不同的是,诗词往往以句子为表达单位,一个相对完整的句子往往能够表达独立的内容。教师在让高中学生尝试分析诗词表达方式时,要让其根据诗词表达方式的独特性入手,了解诗词中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和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感受诗词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