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奴姆效应”给职业教育的启示
2017-12-28吕庚圣
吕庚圣
摘要:职校学生文化成绩的“差”,大多是非智力原因所致。只有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他们“差”的原因,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进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教师如果能找到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界”,进而开启学生的心智,达到教育的目标。而“巴奴姆效应”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效应;巴奴姆效应;职业教育;启示
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是目前困扰职教界的一个难题。部分学生有不健康、不稳定的心理品质。他们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產生自卑感和厌学情绪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又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导致更多的学习缺陷。改善职校生的心理状态,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和能力,也就成了中职教育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恰当运用心理效应,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教育工作的艺术性,而且也会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其中,“巴奴姆效应”对我们职业教育有着深刻的启发。
心理学家巴奴姆曾做过一试验,他一次同时为数百人做遥测评语,这些评语都是概括性的性格描述,几乎适合任何人。结果每个人都会乐于接受他的评语,都称赞他的遥测准确。心理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巴奴姆效应”。
“巴奴姆效应”告诉我们:职业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各有长短。而且他们内心深处总有这样那样积极向上的念头,总有想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可的心理。
一、 职校生不是“笨小孩”——不要用歧视的眼光看着他们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哪一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在中职校,每一个学生都有可爱的地方,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所谓的差等生,只有不同的优等生。职校教师必须确立“全纳教育”的观念,容纳所有的学生和学生的所有。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公平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尊重的平等地位。对每一个学生报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多角度观察、接纳和评价学生,发现和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正能量。如果我们依然用传统智力观评价和对待他们,那么,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前途,也就没有培养的必要。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职校学生虽然以“差”生进校,却能以“合格”、“优秀”的学生毕业,并能成为相应岗位的技术能手、创业能手、企业老板。职校生非但不是“差生”,还具有比普通生特有的发展空间,我们不能用歧视的眼光看着他们
虽然他们某些文化课较“差”,但大多是非智力原因所致,不仅如此,他们有很多优点和特长。他们情商较高,活动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教育应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的技能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加强创业创新教学,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以扬长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原则,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主要目的,搭建平台,建设各类社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滋味,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 职校生不是“一无是处”——不要全盘否定他们
中职生确实存在着学习困难、厌学等缺点,在传统教育中遭受过较多挫折,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挫败感。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还是有“变好”“向上”的强烈愿望。“巴奴姆效应”理论要求我们用积极的“学生观”来对待职校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放大优点,缩小缺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学生。
1.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世界”,在兴趣、爱好、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有差异。所以,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注重个性化发展是中职院校的一大特点。中职校推行的“分层教学”,正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和爱好,实行分类辅导、分段提高、分批推进,是“因材施教”的原则的具体体现,从而使所有学生都有各自的进步和发展。优差生之间的差距缩短了,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我们推行的“扬长教育”也是以学生的长处为核心,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突出的优势,从而达到“以长促长,以长促全和以长补短”为目标。这种教育能发现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优势,让学生发挥自身的闪光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
2. 正视现实,着眼未来。职校生也是一个从不成熟向成熟成长的人。所以,教育者应该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他们的现在的一切不代表未来,不能用所谓的“圈子”来划定他们,相信职校学生也可爱、也可教。职校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为他们创设有助于发展的情境,发挥他们身上的正能量,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积极向上的历程。中职校开展的创业和创新教育,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创业教育不仅是一种就业教育,更是一种发展性教育,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教育除了重视自立、自强精神教育,更注重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这种教育能让他们动起来,乐起来,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发挥出他们的特长,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业素质。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3. 以生为本,突出自主。以生为本就是以“重视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为核心,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教育的中心,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因此,教学中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发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欲望,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其次,要把教育与学生的幸福、尊严和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使教育成为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三是要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教师要多走近学生,走进学生了解并多采纳他们的共同意见。这样才是有活力和持久的教育。endprint
三、 职校生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不要用传统的方式教育他们
1.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育同样如此,不应只注重某一次的考试成绩,而应该多关注教育过程和学生发展的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生命意义的发生、创造与凝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心灵沟通、信息交流、对话合作、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暴露出疑问、困难、障碍,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把被动式的学习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要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和人生体验和不断成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应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走向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应走出“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确立新的教学过程观,从而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2. 教学内容坚持“三贴近”。“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是中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教学原则。职业学校教学内容需改变以前的“高、远、空、旧”的现状,走向“低,近、实、新”,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贴近时代发展,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新知识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让课程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实际,让课程内容趋向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课程方法以实践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因此,中职教学应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编制符合社情、校情和生情的校本教材,充实教学内容,使中职教学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3. 理实一体,突出技能。中职教学应打破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统一。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總之,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人的心理发展制约着学习,学习又反过来会促进心理的发展。只有从心理学的角度,正确运用心理效应,才能掌握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智,并最终实现教育的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