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

2017-12-28李振山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抑郁症大学生

李振山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环境背景下部分大学生会出现无所适从、压力增大等情况,对未知的变化充满不安和恐惧,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基于此,高校辅导员有必要密切关注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适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抑郁症

2015年,洛阳师范学院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普查,调查的对象是2014级全体本科生,调查数据表明,具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占到了13.7%,这一数字比2012年增加了1.3%。而在2001年到2015年15年间,全国共有281名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见诸报端,其中死亡率达到74.4%。在2015年,全国范围内近100所高校中,大学生自杀事件出现116起,死亡83人,自杀致死率达到71.6%。

一、案例概述

2010级的小红(化名)是一个来自河北省的蒙古族女孩。进入大学后,她开始时不时出现幻听症状以及轻生念头,潜意识里她也告诉自己这样不对,但是她控制不住自己。最终,她选择向笔者求助。

通过交流笔者了解到,小红来自相对比较贫困的地区。随着大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展开,她越来越感到自己与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身边的同学似乎都比自己优秀,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很好拿到许多奖项,还有的同学工作能力很强,在院系里负责学生工作,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很好,还有一技之长。反观自己,家庭条件不如大多数同学,学习基础也比较薄弱,生活习惯上也和身边的同学有些差异。她逐渐开始感觉到自卑,越来越不知道如何和同学相处,对自己的未来也越来越迷茫。

认真听完该同学的哭诉,笔者立刻意识到她需要及时的心理治疗以及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帮助。笔者立即陪同小红到校心理咨询中心,中心老师说她情况比较严重,建议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经诊断,小红患有抑郁症并伴有幻听幻想等症状,医生采取了药物加心理疏导的治疗方式。考虑到她家庭条件较差,笔者资助了她3000元用于治疗,并帮她申请了助学贷款等。此外,笔者还和小红的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告知他们小红的病情及治疗情况,也对她所在班级的班委进行了安排,让小红始终能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温暖。

在医生和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小红慢慢变得性格开朗、乐观自信,遇到问题也会及时和老师同学沟通。最终她顺利毕业,并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二、案例定性分析

这是典型的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家庭背景差异、学业好坏、对未来的期望,种种因素都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释放,就可能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三、解决思路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五种基本需要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这五种需要依次为:学习方法指导的需要、交友的需要、心理独立的需要、恋爱的需要以及确定自我人生目标的需要。五种需要的满足与否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

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爱好以及家庭背景的差异,他们对危机的应对和处理方式也不一样。辅导员应该因人而异,对出现情绪波动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第一时间找其谈心,与其家人或朋友沟通,把危机的萌芽消除。

如在本案例中,在小红同学向老师寻求帮助后,辅导员及时向院系领导汇报,带领该同学就医,帮助该同学申请助学贷款等以解决其经济压力,及时和家长沟通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四、实施方法

(一)鼓励学生有问题找辅导员

在本例中,小红同学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时,及时向辅导员寻求帮助,最终该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鼓励学生有问题找辅导员,并把辅导员当成可以亲密交流的伙伴,要让学生相信辅导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二)辅导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辅导员应该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辅导员要给予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

(三)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在及时发现问题后,应对症下药。如在本案例中,辅导员在发现问题比较严重时,及时向专业心理医生求助,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四)主动陪伴和鼓励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帮助其化解危机

在本案例中,辅导员陪同小红完成了整个治疗的过程,并通过多种途径缓解了其家庭经济压力。所以说,辅导员应该正视心理问题的客观存在性,多鼓励学生,从根源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五、经验与启示

(一)要和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管理和教育的最前线,在获知和收集学生各方面信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借助微信、QQ等网络平台和心理咨询室等,或者召开班会,面对面的谈心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二)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辅导员面对的是一个年级的学生,因而不能无时无刻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辅导员可以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及时掌握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现状。信息员应该落实到每个班、每个宿舍,选取性格乐观、乐于助人的同学担任信息员,将无微不至的关怀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同学身上。

(三)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既可以用具体的案例分析,也可以鼓励学生现身说法,或者邀请心理咨询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四)家校联合解决心理问题,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學生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学生家长和亲人的参与和支持。辅导员要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和沟通机制,全方位了解学生成长的状况。

在学校和学院层面,应建立起心理辅导队伍、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心理教育委员会的三级工作体系,从制度上和机构设置上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

总体而言,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要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学生沟通的技巧、日常心理辅导机制、学生家长的参与以及学校心理辅导机构的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发自内心地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杨雪梅,朱建军.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2]刘瑜,王大军,孙朝阳.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现状的评述[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6).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抑郁症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抑郁症患者脑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