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性思辨
——基于中国期刊网(CNKI)2001-2016年发表文献的比较研究

2017-12-28柯志骋王雅雪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化样本文献

柯志骋,王雅雪

(1.广州大学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2.广州大学 卫斯理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性思辨
——基于中国期刊网(CNKI)2001-2016年发表文献的比较研究

柯志骋1,王雅雪2

(1.广州大学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2.广州大学 卫斯理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2001-2016年间中国期刊网发表的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文献分析表明,目前国内学界对于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解与定义、内涵与外延、范畴与层级仍然处于“理论模糊”阶段和“缄默知识”层面,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论研究还未能形成体系及与国际接轨的范式。为了更好地指导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有必要开展基于具体学校实践的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加强培养学校领导的国际化视野、意识和执行能力,实现从“缄默知识”静态过程到“缄默认知”动态过程的转变。

基础教育;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国际化;缄默知识

亚太地区各主要国家在迈入21世纪之后,共同面对着教育变革的第三股浪潮。这股浪潮以人类的未来发展为导向,以教育与个体的相关和适切性为抓手,以追求国际化标准和国际水平的教育质量为目标[1]。在第三股浪潮的冲击下,基础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和社会经济所需人才培养的基石,其国际化进程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一同发展。这一过程既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又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2]。相对高等教育而言,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国际化研究处于滞后和“理论模糊”的阶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既有国家对于教育主权的维护,同时也是因为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与世界各国主流教育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3]。因此,我国的基础教育亟待与国际接轨。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围绕着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内涵、范畴、外延以及教育模式和区域发展路径的讨论持续不断。随着近年来中国特定地区的适龄学生在PISA等国际考试中的优异表现以及西方主流发达国家对基础教育“上海模式”的青睐和“低龄留学学童”人数的不断攀升,从学界到业界,从政府的治理层面到社会的需求层面,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态势愈演愈烈,事实上已经从“是什么”过渡到了“如何做”的阶段。为了准确把握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脉络和态势,更好地预判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方向,作者在对中国期刊网(CNKI)2001-2016年间发表的有关基础教育国际化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对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成果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对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范式和内容进行总结,从而探讨现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尝试指出后续的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是2001-2016年间发表于中国期刊网(CNKI)的文献,就时间而言,2001 年中国“入世”掀起了中国比较教育学界讨论“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热潮,有关“教育全球化”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2016年是中国经济“十三·五”规划的起始之年,国家“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指出“国际化”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五化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层面的推动和社会实际需求的驱动下,未来对于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将呈现“井喷”之势。在数据库选取上,国际教育学领域的ProQuest Education Databases和Google Scholar上没有与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相关的研究,基本印证了杜新秀所说:“关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也很匮乏,更谈不上参与到国际化教育论坛和学术会议中去发声且产生重大的国际影响力。”[4]因此本文仅对2001-2016年间发表于中国期刊网(CNKI)的文献展开分析。

确定了样本文献来源以及文献的发表周期后,作者使用快速检索和精确检索相结合的方式,输入主题词“教育国际化”, 得到文献记录50 592条。参考赵书琪的研究成果并鉴于本文聚焦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论、内容、目标和模式等四大层面[5],根据内容关联度以及词频,进一步缩小检索范围到“基础教育国际化”、“高中国际课程”、“国际理解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等词条,得到文献记录483条。通过人工逐条比对,剔除两次搜索记录中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新闻报导、人物访谈、会议纪要等非学术文献以及主题内容与基础教育国际化无关的文献后,最终确定样本文献128篇。

现有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文章在选择文献分析范畴的过程中,通常倾向于排除未公开发表的硕博士学位论文。这一倾向在跨国或者是区域多个国家层面的研究中尤其明显。排除语言因素,笔者认为在某一领域硕博士论文的多寡恰恰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态势。2001-2016年期间,中国期刊网可查找到的以基础教育国际化为主要内容的硕博士论文共10篇。其中,8篇是硕士论文,2篇是博士论文。这些未公开发表的文章涉及基础教育国际化多个维度,如:国际理解教育、国际课程、区域以及学校国际化发展个案、学校管理等,且基本都属于实证研究。可以认为,硕博士学位论文无论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还是所取得的成果对于提升基础教育国际化整体研究水平是有助益的。

二、研究数据与统计分析

为了客观全面地对2001-2016年期间中国期刊网刊载的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在借鉴国内学者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来源、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被引用频率以及研究者背景等六个维度对样本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

从文献的发表时间来看,文献发表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2014年是较为集中的一年,见图1。

图1 CNKI基础教育国际化文献发表年份统计

样本文献的来源分布较广,39篇文献发表在21份核心教育期刊上,占文献总数的30%。刊发超过3篇(含3篇)以上的核心期刊分别是:《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外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当代教育科学》以及《中小学管理》,见图2。同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次数最多2次,说明国内学界目前对于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缺乏延续性,研究的主题仍然比较零散,作为中国教育类学术最高水平体现的核心期刊对于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关注度仍然较低。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非教育类核心期刊的《世界教育信息》近年来对于基础教育国际化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共有30篇样本文献来源于该刊物,占文献总数的23%。

图2 2001-2016年CNKI刊登基础教育国际化文献的核心期刊及文献数量

本文样本文献仍然是以质性研究为主,甚至不乏一些单纯以办学经验出发的描述性质的文章。Hallinger等人以及Hallinger和Chen Junjun在文献综述研究中将文献分为实证研究、非实证研究(理论式和评论式)以及综述研究三大类,实证研究文献的研究方法分为质性分析法、量性分析法以及质性和量性混合法。依据这一分类方式,样本文献的属性分类,见图3。

图3 2001-2016年CNKI刊登的基础教育国际化文献的研究属性

在128篇样本文献中,实证研究11篇,占整体样本文献数量的9%;非实证研究110篇,占整体样本文献数量的86%;综述研究7篇,占整体文献数量的5%。这些数据表明,从研究方法层面而言,我国的基础教育国际化研究仍然还是以纯理论研究或经验式、反思式等描述性的研究为主体。设计科学、实施严谨、数据详实、分析准确、历时的实证研究比较匮乏。非实证研究占据主要地位的状况需要得到中国学界的正视并做出改变。以连续性的理论研究与科学性的实证研究作为前提条件,对于某个领域的理解、学术产出和理论发展才是可持续和有实质意义的。

在110篇非实证研究文献中,理论式文章39篇,评论式文章71篇。评论式文章居多的现象说明,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较浅层的问题发现、探讨、提供解决思路和建议的研究模式或就某地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和办学经验汇报总结这类内容上。这些文章普遍存在“画地为牢”或是“先入为主”的情况,忽视对地区文化、学校层级、学生个体等因素的分析,因此缺乏推而广之的意义。

11篇实证研究中,采用质性方法的文章7篇,采用质性和量性混合法的文章4篇。目前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实证研究以质性研究为主体,即使是在质性与量性混合使用的研究中,质性方法,尤其是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占据了主要地位,问卷调查更多地属于从属地位,统计学分析也基本上停留在描述性分析的层面。因此,结合当前国际教育领域主流的研究方法来看,我国现行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应更多地向研究设计科学、数据收集完整、统计分析严密的量化研究方向努力,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两者应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可偏废。

为了对本文样本文献的学术质量作出基本分析,笔者以文献的被引频次(h-index)作为统计标准。被引频次是衡量某一作者或文献在学界的被认可度以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衡量指标。本文样本文献的被引频次数据,见表1。

表1 2001-2016年CNKI刊载的基础教育国际化高被引(≥10)文献一览

128篇样本文献中,被引文献65篇,未被引文献63篇,分别占样本文献的51%和49%。被引频次在5次(含5次)及以下的文献43篇(其中,被引仅1次的文献有24篇),占比66%,被引10次(含10次)及以下的文献51篇,占比78%。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是121次,其次的是111次,两篇文献都属于同一作者,发表在同一份期刊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被引次数超过10次的文献有14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献10篇,说明核心期刊文献的被引率明显大于非核心期刊的文献,见图4。

图4 2001-2016年CNKI基础教育国际化文件被引频率分布

根据上文所述的内容分类方式,高被引文献中属于实证研究的仅有1篇,是未公开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其余的13篇文献中,综述研究文献1篇,介绍其他国家教育经验的评论式非实证研究文献1篇,另外的11篇文献均为理论式非实证研究。从样本文献被引频次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有关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虽然经历了十数年的积累,但是目前尚未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范式。

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对比统计,研究内容以个体学校或区域(城市)为主体的个案研究有63篇,将近占据文献总数的一半。这说明以区域教育国际化为研究主体的文献逐渐增多,对应周满生等学者的观点,即现阶段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应以区域为单位合力推进。然而,目前的区域研究对象基本集中在北京海淀区、上海徐汇区、浦东区、成都武侯区、深圳南山区、广州南沙区等几个“教育国际化试验区”,研究过度集中在这些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研究成果可推广性和普适性的欠缺。

本文的样本文献也包括对世界发达国家,如:美、日、英、丹麦,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教育国际化经验的介绍和比较。通过对比,找到自身教育发展的差距,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以知名校长或者是地方教育行政主管的办学反思、评论、经验介绍为主题的文章23篇,占比18%。这些文章无疑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同时也体现出我国各级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教育国际化的关注。

本文样本文献研究涉及的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内容较为广泛,为了准确、客观地对研究内容进行归类,笔者采取要素分析以及内容比照的方法。在整合了刘建化、陈如平、曹文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出11项要素,并据此对样本文献的主题进行分类,见表2。

表2 2001-2016年CNKI刊登的基础教育国际化文献的主题

从文献的作者背景来看,绝大多数的文章作者是大学学者或者政府教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见图5。从作者的职业背景情况来看,处于教育“一线”的教师与校长,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的数量仍然偏低,如何鼓励学校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开展更多的行动研究是国内学界需要更多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图5 2001-2016年CNKI刊登的基础教育国际化文献的作者职业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并非缺乏典型案例,在对样本文献进行内容和主题分析统计时发现,以学校或者学区作为个案分析对象的文献量正逐年增长。如何提升“教育实践者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从研究范式以及研究方法上改变目前以单纯办学经验分享、校长总结性反思为主体的学校案例分析和成果罗列式研究的现状,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突破之处。Walker等人认为,随着大批中国海外学者的“回流”,越来越多的以中国教育为主题和内容的研究成果会以英语的形式出现,将有效缓解中国大陆学者由于语言的障碍而无法更多地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出现的窘境[6],为构建中国的教育研究理论范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学者应该更多地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基于我国的教育政策环境,在充分尊重地区教育水平差异的前提下推动研究更多地与国际主流学术界接轨,从而打破西方学界对于“缄默知识”的垄断。

“缄默知识”的概念在1958年由英国学者Michael Polanyi提出,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中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述的内化的知识。陈洪捷指出,当我们在研究和认知西方的教育过程并通过对比和借鉴尝试合理的学习和引进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和课程的时候,由于认知过程是静态的,导致了目前基础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7]。因此,我们进行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学会并把握西方主流国家教育体系中的“缄默知识”。

Polanyi在后续的著作中强调“缄默知识”应该是一个融合了知识被应用的社会、政治、文化等特色因素的动态过程,即“缄默认知”的过程。这一过程与杜威提出的“教育变革”(transaction)在哲学层面上可以有机融合。从“缄默知识”到“缄默认知”在方法论层面上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使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过程变成一个动态、即时和立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突出具体实践以及对国际化目的、意义的理性探究,强调“过程”(doing)而非“状态”(being)。这种转变体现了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国际化走向的期许。诚如刘晓明所言,教育国际化是方向,是过程,没有标准,没有模式[8]。

三、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综合上述对2001-2016年间中国期刊网(CNKI)有关基础教育国际化文献数据的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文献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发展和提升,然而学界对于“什么是基础教育国际化”以及“如何国际化”等命题仍然未达成一致的共识,还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理论基础的研究范式。

(二)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仍然是以非实证研究为主体,其中,评论式的文章占多数。实证研究,尤其是以量性研究为主要方法的文章非常匮乏。缺乏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中还未得到应有的关注。

(三)基础教育国际化领域的研究还是以高等院校的学者、教师为主,由一线教师或校长作为主要作者并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具备科学严密的实验设计和系统性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文章较少,并且现有的研究成果仍然缺乏事实依据和实践检测。

(四)基础教育国际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布在国内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仍是少数,更遑论在国际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该领域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较低,说明研究的平均水平不高。尤其缺乏高被引的实证研究文章。

鉴于上述论点,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笔者对于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研究的后续发展方向建议如下:

(一)随着国内学界对于基础教育国际化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学校开展国际化实践所取得的不俗成绩,国外教育界同行对于全面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现状以及教育国际化的走向有着越来越强的意愿,因此,国内学者们应尝试通过“缄默认知”的过程主动打破教育研究内容和方法领域由西方主导的“缄默知识”以及研究范式,勇于向世界传递教育发展的“中国声音”并积极构建基础教育国际化研究领域的中国范式。

(二)目前,中国正处于历史机遇期和国力上升期,面对的挑战与机遇都是巨大的,作为国家实力的“倍增器”,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刻不容缓。在以学校为教育单位的组织生态环境中,决定学校国际化发展和走向的关键因素在于校长是否具备国际理解力和国际素养,从而决定了一所学校能否把国际视野与国际理解的内涵与内容融入到教育过程中去[9]。因此,对于我国学校领导,尤其是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长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素养的培养,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对校长国际化领导力的研究应该得到突出和重视。

(三)现阶段,对于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仍然集中在区域政策和举措、学校管理以及办学特色层面,对于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学生体感、教师发展以及对于教与学的提升着墨甚少,而教育国际化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能力,检验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相对他国同龄学生而言,即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平均学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忽视通过教育国际化这一过程去实现提升整体教育水平这一目的,忽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而导致的教育水平发展差异,而空谈教育国际交流的途径与模式,无疑是“舍本逐末”之举。

(四)教育国际化是双向的互动过程,目前我国教育国际化研究聚焦点仍然还是以“走出去”为目的,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为主要形式。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纵深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今后的研究则可以更多地从“引进来”以及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教育研究等层面着手。

[1]Cheng Yin Cheong. Future development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the Aisa-Pacific Region: Paradigm shifts, reform and practice [J].Educational Research, Reform and Practice,2007(6): 71-85.

[2]李雯.如何理解教育国际化[J].中小学管理,2011(9):22-25.

[3]赵建华,陈国明.宁波基础教育规划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5):105-108.

[4]杜新秀.京沪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经验及其对广州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6(11):86-91.

[5]傅林,高瑜.再论基础教育国际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2):13-17.

[6]Allan Walker, Qian Haiyan. Review of research on school principal leadership in mainland China,1998-2013:continuity and chang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015(53):467-491.

[7]陈洪捷.从知识角度透视两种高等教育国际化[J].世界教育信息,2016(2):15-17.

[8]刘晓明.在2016年国际教育资源共享峰会上的讲话[EB/OL].[2016-10-25].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Dk0 Nzk2Ng==&mid=2247484385&idx=1&sn=bdc01b00c14cbafe4f747946ceee1533&chksm=9b8ac0f0acfd49e67af3b8dbff2a 744b4c2f18647d546d89c70bc5d51a5e0430818fa75f6221&mpshare=1&scene=1&srcid=1026QGP4LdgyHQeq0gdH7MGj#rd2016.

[9]Melanie Carol Brooks, Gaetane Jean-Marie. The challenges to and the need fo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2015,29(7):874-887.

Rational Speculation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lementary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ublished Papers from 2001 to 2016 on CNKI Website

KE Zhi-cheng1,WANG Ya-xue2
(1. International Office, Guangzhou University; 2. Wesleyan College , 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Published papers from 2001 to 2016 on the CNKI website that are related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lementary Education are analyzed. Currently domestic scholars still remain at the stage of “uncertain theories” and layer of “tacit knowledge” in terms of the definition, connotation, extension, categories and hierarch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lementary education. Also, related research has not been systemized or geared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o guide education policies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s. To better motiva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empirical researches on specific school practices are needed, as well as having school principals be aware of getting international views and be able to apply them. With these changes,the static process of “tacit knowledge” could transit to a more dynamic process.

elementary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i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tacit knowledge

陈 娜)

G521

A

1007-5348(2017)11-0024-06

2017-09-17

柯志骋(1981-),男,上海人,广州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实习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管理及校长领导力。

猜你喜欢

国际化样本文献
聚焦港口国际化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