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高校德育途径的比较研究

2017-12-27王珊珊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中国德育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高校的德育目标再次明确为“要把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此可见,高校的德育教育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如何搞好高校的德育教育,应该采取哪些途径尽快的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

【关键词】德育 中国 日本 思想政治理论 教育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科学与人文在研究生科研过程中相互融合的机理及模式研究,课题号:NGJGH201708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64-01

我国与日本是临邦,有着比较相近的“儒家”文化背景,人口众多,资源贫乏,是两国的共同特征。中、日两国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尽管我国的高校德育在日本称之为学校的道德教育,但二者的内涵与表现形式是基本相同的。尽管中日两国历史背景不同,社会政治制度不同,学校德育的阶级属性不同,但是,两国德育还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对两国高校德育途径进行深入比较,既可以借鉴日本高校德育的成功做法,更好地发挥自身德育优势,又可以为我国高校德育的未来发展与创新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日本德育教育的途径及其基本特点

日本高校《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必须通过学校全体教育活动进行”。为此日本制定有公民课、道德课、特别活动课、安全课、友爱课、垃圾课、环保课等等,通过讲授、座谈讨论、班级指导、参观旅行、野外考察、社会实践等方法来进行德育教育。日本高校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式有自己的突出特点。

1.实用主义倾向:强调道德行为与实践体验的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很早就传播到日本。战后由著名学者宫厚诚一、森昭、永野芳夫等介绍,而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等思想本土化了。日本注重将道德课联系生活进行实践。

2.全面主义倾向:强调校内整合与大德育整合。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吸取外来文化,长于创造性运用传统文化的民族。东西方思想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日本民族薄弱的主体意识,成为日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财富。

3.民主主义倾向:强调个性、突出学生主体。日本认为民主主义就意味着价值的多样性,所以实现民主的目的和手段也应该是多样的。日本认为道德教育要培养积极自学的人和能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人,应该培养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

4.民族主义倾向:强调“内部一致”和“群体教育”。日本的群体观念很强。他们认为通过群体内部和谐一致与其他群体之间的竞争,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中国德育教育的途径及其基本特点

文革以前,我国的高校没有开设德育课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定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从此,我国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开始纳入教学计划。中国高校的德育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专门化:中国高校思想整理理论课的内容更加重视历史的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学生在研究理论的同时,往往没有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明确要“理论联系实际”,但高校更重视理论的教学而忽略了实践。

2.片面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效:在德育教育中,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小课堂”,而整个校园文化,整个社会风气是一个“大课堂”。如果把德育的全部内容都归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对德育教育的提高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3.高校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操,对学生也会产生影响。

三、中日两国高校德育途径的比较

两国高校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异同由于历史与地理的原因,深受儒教文化熏陶,同处亚太的中国与日本在高校德育的途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两国也用许多不同的地方,以下是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可以借鉴的地方:

1.应该主张多渠道进行教育: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还要重视与家庭及地区社会的配合”。我国的高校强调重视社会影响和家庭教育。

2.应该主张针对性、实践性的教育:我国高校应该根据当前的国情及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活动课程。

3.应该主张“体验学习”教育。让学生亲自去认识自然,体验社会生活,提高生存意识,培养生存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高校德育目标内容与机构是相当完备的,我国高校确立的成才目标就是把大学生培育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实现道德认知的内化和外化为合乎时代要求,除了保证各股教育力量一致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像日本一样突出学生道德行为体验。无论是课堂的体验学习还是实际的行为操作,都要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刘凡丰 论大学的基本职能[J].教育研究,2000,8.

[2]潘懋元,王伟廉 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32,58.

[3]胡斌武 学校德育现代化 中共编译出版社, 2006: 272页

作者简介:

王珊珊(1981—),女,河北乐亭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日本东北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中日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试析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社会实践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强化研究
系统论视阈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培养研究及外化对策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