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倾听能力营造魅力课堂

2017-12-27王帅王淑娟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倾听习惯培养小学生

王帅 王淑娟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会倾听、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倾听中会动脑思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因此,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教会学生倾听的方法,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倾听训练,让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倾听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对话的课堂、互动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良好的倾听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好的倾听习惯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让倾听成为一种能力。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接触,我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十分必要。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良好倾听习惯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以下作用:

首先,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大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小学生,都具有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主动听讲,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

成绩。

其次,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只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讲授,虚心倾听同学的回答,在倾听中思考问题,在倾听中总结归纳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

再次,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是有效课堂的重要保障。很多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是公开课,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注意到倾听的重要性。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并试着总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往往教师说第一句的时候,学生已经跃跃欲试读起了课文,并没有认真听清教师的要求,这样的课堂教学难道是有效的吗?

最后,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个人素养的最重要的体现。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育也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懂得倾听是一个人素质最重要的体现。作为教师,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教会学生倾听的方法,养成乐于倾听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学会倾听。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倾听习惯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积极组织教学,学生并没有完全听清教师的要求,就马上投入讨论中;在课堂发言时,很多学生都小手举得高高,嘴里喊着:“我,我,我!”如果老师没有提问他,很多学生会表现得极其不情愿,并没有在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回答。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如下倾听习惯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意识不足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教学效果的呈现,追求教学方法的创新,忽视了语文课堂其实是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有效途径。教师缺乏对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的意识,学生很难形成倾听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意识,学生才能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二)教师的倾听习惯无法起到示范作用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缺乏倾听的意识,不善于倾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期望听到预设的答案,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教师的设计意图时,很多教师会不耐烦地说:“坐下吧!”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小学生的模仿力很强,教师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频繁的教学环节阻碍倾听习惯的培养

一节40分钟的语文课堂,教师设计了纷繁复杂的教学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繁杂的教学环节阻碍了教师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让课堂教学更轻松,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倾听。

(四)忽视学生倾听行为的指导

觀察小学语文课堂,有些学生在课堂中具有很好的倾听习惯。而教师忽视了对这些良好倾听行为的鼓励和指导。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榜样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对这些具有良好倾听行为的学生进行表扬,其他学生才会注意到在课堂中倾听行为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倾听的习惯。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倾听习惯培养的策略

在多元开放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不能仅仅会表达,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课堂知识最有效的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呢?我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明确倾听意义,使学生乐于倾听

1.理解倾听的重要意义

学生之所以不善于倾听和不会倾听,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对倾听的认识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倾听的重要意义。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多学生都喜欢自己发言,而不愿意听别人的发言。尤其是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会认为这跟我没关系,只要说出我自己的答案就可以了。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倾听别人的回答,我经常在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抛出这样的一些问题:“你最欣赏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哪些观点?”“对于这位同学的回答,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让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回答问题的重要性,从而理解倾听的重要意义。

2.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

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首先,要保证课堂的纪律,不管是教师讲课还是学生发言,其他人都要做个安静的听众;其次,教师的扩音器等设备要避免噪音,以免影响学生的发言;最后,和谐的师生关系、友爱的班集体氛围是为学生营造良好倾听环境的保障。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使学生敢于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敢于展示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3.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期望学生整堂课都聚精会神地听讲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要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倾听。例如在讲授《颐和园》这篇课文时,教师出示相关颐和园的照片,播放颐和园风景的视频,运用多种感官牵引学生倾听,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二)教师用心倾听,做好榜样示范

1.带头专心倾听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自己要善于倾听,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和想法。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做到带头专心倾听,和蔼地注视学生,专心听学生的回答,并对其的回答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

2.保持童心倾听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倾听学生的回答,站在学生的角度倾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走到学生的中间倾听。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与学生更好地交流。保持一颗童心倾听,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教学活动更好地进行。

3.足够耐心倾听

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提出的观点是不太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还有很多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完善,在其回答问题时,教师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切不可中途打断,打消学生表达自我的积极性。教师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通过自身行为影响学生。

(三)细化倾听要求,教会倾听方法

1.倾听时做到“四心”

学会倾听,首先要教会学生倾听的方法。怎样倾听才是有效的呢?教师要细化倾听的要求。我在教学中会要求学生在倾听时做到“四心”。第一是专心,无论是老师讲课还是同学们的发言,首先要做到专心,认真听,不做小动作。第二是耐心,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打断别人说话,要在耐心听完别人的讲话之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是细心,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细心听,听出别人发言中你值得借鉴的地方,或者补充别人回答的不完善之处。最后,要做到虚心,虚心是一种态度,虚心听别人的回答,及时改正自己不合适的答案。

2.要带着问题倾听

倾听不是盲目地听,要带着问题倾听。例如在讲授《观潮》一课,学生读课文时,我会在学生朗读之前提出问题:“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别人读课文,这样不仅推动了课堂教学,也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3.在倾听中学会思考

仅仅会倾听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倾听中学会思考。在一个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适时引导:“他的回答你认真听了吗?在倾听中你思考了吗?谁能说说他的回答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边倾听边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也要引導学生对倾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筛选,获得真正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4.要学会主动倾听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倾听,更要教会学生主动倾听。养成主动倾听,善于倾听的习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积极引导学生重视认真倾听对自己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倾听的意识。

(四)加强倾听训练,培养倾听意识

1.在小组合作时训练

如今,小组合作讨论受到了更多教师的青睐,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倾听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有些课堂在运用小组合作时,表面上热闹非凡,实际上很多学生并没有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观点,只关注将自己的想法有没有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请你说说你们小组其他同学的观点”,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倾听别人说话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不仅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并在倾听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进行分析,使小组合作更好地发挥其促进作用。

2.在文字游戏中训练

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组织一些文字游戏,进行倾听训练,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例如成语接龙游戏,一个学生组一个成语,下一个学生用结尾的那个字作为开头再进行组词。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而且有助于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3.在听写词语时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字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听写词语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听写词语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倾听习惯的训练。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词语听写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另外,听写词语时可以给学生当小老师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倾听的重要作用。

4.在朗读指导中训练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指导,指导朗读的过程是加强学生倾听训练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朗读之后,教师抛出这样的一些问题:“他的声音洪亮,但是有些字字音读得不够准确,你听出是哪些字了吗?”“你读得挺流利啊,谁能读得更有感情呢?”“听了他的朗读,你觉得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朗读,在别人朗读中积极思考。

(五)采取恰当评价,养成良好倾听习惯

作为小学教师,一定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扬。小学生的思维简单,表现欲望强,对于学生的良好倾听习惯,教师要采取恰当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激励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这种肯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倾听习惯,教师可以采取恰当的评价。

第一,动作暗示,通过给学生竖起大拇指,轻轻摸孩子的头等动作,给学生积极暗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孩子没有认真听讲,教师可以用肢体语言提醒学生。第二,语言激励,例如“你听得可真仔细呀!”“你真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孩子”等一句句赞扬,能起到很明显的教育效果。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多变的语调感染学生,促使没有认真听的孩子积极倾听。第三,目光的赞许,小学教师要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通过一个个眼神,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在提出问题时,要带着期待的眼神给学生鼓励;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更要注视学生,给学生信心。作为小学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魅力语文课堂的重要手段。倾听是一种习惯,倾听也是一种能力,倾听更是一种品质。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时刻督促,时常训练,积极引导。将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每一堂课,让小学生真正学会倾听、乐于倾听、主动倾听。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让倾听常驻小学语文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品玲,和丽.探究培养小学课堂倾听能力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27).

[2]严峰.提高倾听能力 打造高效课堂[J].科普童话,2016(40).

作者简介:王帅,女,1993年生,辽宁省瓦房店市,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王淑娟,女,1961年生,辽宁省锦州市,硕士,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倾听习惯培养小学生
幼儿倾听能力与倾听习惯的培养
用心唤醒孩子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