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017-12-27吴薇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语言语文

吴薇

【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活动的工具。对于教师而言,由于其职业特点,语言在其工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可能相差几十倍。本文意在探索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的方法,透过课堂教学的表象,分析语文教师不同的语言风格,分别以言之有情、言之有启、言之有德、言之有序为切入点,讨论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师语言艺术的关系。教师在讲解的同时适当组织语言,提高授课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兴趣教学法,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语言艺术;情理交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更偏向于综合性,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文化、习俗和艺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切都需要语言作为交流载体。教师传授知识以及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语言的灵活运用可以将枯燥的内容表现的妙趣横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因此巧妙的语言运用对课堂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难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用适当的语言点拨,解开疑惑,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用科学艺术的教学语言,意义重大。

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探讨教学语言艺术,并有目的地锤炼课堂教学语言,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及授课主体、授课对象的要求共同决定的。语言艺术并非单纯的遣词造句,而是通过有限的词语表达出无限的意思,让学生在听课的时候通过教师的语言感受到文章的美、体会到作者的深意等。对于教学而言,教师应该遵循特定的语言规则,兼具一定的含义和审美艺术性。下文主要讨论如何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一、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情感的渲染效果不可忽视。有些教师总抱怨课堂中教师很难引导学生思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语言表达的感染力不够。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化学生为己任,通过专业的语言行为将教学内容表达清楚。课堂是运用语言教学最多的地方,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好的语言运用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美妙。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朗读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那么如何才能将课文读出美感,读出感情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如今许多新老师在语言感染力锻炼方面有所欠缺,虽然基础知识扎实,但是教学能力还是有所不及,人们对语言这种日常用的、最熟悉的东西反而忽视了。朗读就是锻炼师生培养语言感染力的重要手段。高超的朗读技巧可以将书面文字变为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深入学生内心,令学生体会到文字的奥妙。如果语文教师可以将今后的每一堂语文课都当成语言素质训练,重视段落、章节、课外训练等基础部分,从基础着手,将语文教材当成自身提高的对象,把每篇课文研读成诵,对知识多一些平实和敬畏,少一些质疑和浮躁,以此态度对待语言。感情是人类特有的,它基于物质之上又高于物质生活,课堂语言讲究以情带理、情景交融。如何将字面语言读出感情,转化为有声的“情”是一门艺术。

二、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会对自己有疑问的东西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这一观点可以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在开始讲课的时候先让学生解决一个小问题,然后由问题引出后面的课程教学。或者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猜测本节内容会是什么,这种由疑问性开头的学习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口才”不能仅仅定义为能言善辩。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好口才还应有更大的能力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听懂、学会、理解。这是我们上文所说的语文素养的一部分。语言本身也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不仅是它的构成手段,还是表达手段和输出手段。有些教师的苦恼在于,不會将枯燥的字面意思巧妙地转化为动听的语言,这一现象反映在课堂中就会出现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语文课兴趣低下等现象。因此,必须从细节做起,以语言为起点,抓好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言之有德,文质兼美

德育同样是学生培养不可忽视的方面。语文教育是德育培养的关键课程。通过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可以获得更多价值观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端正的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德育引导。将分散或片面的知识讲解得全面透彻,并把文章中值得学生学习的优秀任务品格列举出来。赋予感情,感染学生融入教学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四、结语

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乃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的媒介。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除了课上学习之外,教师可以别出心裁的组织一些课下活动,积极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组织“读书月”。组织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三本名著,中国、外国名著均可,做好读书笔记,由活动结束的时候老师组织统一“交流研讨会”。可选的可以是教育部推荐的《雷雨》《围城》《谈美书简》《巴黎圣母院》《复活》等,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喜爱的中外名著。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参考文献

[1]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2]梁万兵.问题教学,教师的智慧在哪里闪光?[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10).

[3]丁念金.研究方法的新进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白世达.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备考教程之一[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教育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李晓燕.让课堂评价为语文教学插上灵动的双翅[J].新课程,2011(1).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