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课程的理念与目标的理解

2017-12-27宫保金

考试周刊 2017年37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课程标准解决问题

宫保金

摘要:《课程标准》既突显了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等思想,又突显了以下特点:一是明确提出“四基”,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二是明确提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将原来总目标中四个方面的“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体现更加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标准;目标;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通过数学课程学习、教师数学教学所应该达成的目标。它是学生成长发展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都要围绕此目标来进行。

《课程标准》既突显了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等思想,又突显了以下特点:一是明确提出“四基”,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相应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二是明确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将原来总目标中的“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体现更加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三个“应该”、四个“围绕”、四个“了解”。三个“应该”,是数学课程、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应该达成的目标。四个“围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习评价都要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四个“了解”,数学教师要去了解数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数学教学活动的教育意义,数学课堂应当是怎么样的,数学学习将使学生有什么收获。

《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带有全局性、方向性、指导性;“总目标”表述为三点:一是获得适应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二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言简意赅,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全面育人的思想。

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中,是我面临的新课题。我通过对新课程精神的领会,总结出了几点:

一、 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备课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我备课时想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1. 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2. 学生已经解决了什么?

3. 学生还想知道什么?

4. 想知道这些问题,学生是否能通过合作来解决?

5. 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6. 哪些疑难问题还需要拓展与延伸等。

以上几点,落实到课堂上就是,学生的思路即我教学的线索,我只是引导学生前进,应时刻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

二、 一定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贯彻于教学始终

在数学教学中,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我认为:“教有教法,教要得法;学有學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反之,则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我在课堂上尽量设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争取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获得技能的艺术课堂。为此,我穿插了“想一想”与“谈一谈”等教学环节,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师生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相互沟通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既提高教学质量,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课的特点,不但要求学生有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有应用知识的能力;不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重视培养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四、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促进的。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差距很大,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妨碍了其他智力的有效发展,如学习积极性差,自我约束能力差等。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我主要理解为几点:

1. 体会数学这三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一是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一堂课重点学习一个知识点,一段时间以后,我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点连接成线,再把这些线进一步连接成网,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网状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二是体会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孤立地学数学;三是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要让学生误以为数学是用符号编造出来的“天书”。

2. 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数学的思维方式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等。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和学习的是合情推理,它是从范围较小的命题得到范围较大的命题,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合情推理的范围相当广,如分类、归纳、类比、联想、猜测等,这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是不可或缺的。

3. 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围绕关键词“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找到数量或空间方面的某些矛盾,并提炼出来;“提出问题”,是在已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把找到的联系或者矛盾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集中表述出来。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中的“已知”和“未知”都是清楚的,需要的是利用已有的概念、性质、定理、公式,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得到答案;对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言,其中的“已知”和“未知”都是不清楚的,所以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新发展,也是对于数学教学较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这些情境,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

从以上可以看到,《课程标准》对于具体目标的每一方面的表述,都照顾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体现了层层深入、步步提高的意图,也反映了课程内容螺旋式上升的思路。这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课程标准解决问题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