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方法

2017-12-27杨玲

考试周刊 2017年37期

杨玲

摘要:自从新编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开始在我省全面推广以来,这套教材虽然图文并茂,在内容和结构方面更富有创意,更具时代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在充分感受其优越性的同时,却也感受到了新课程在实践层面上与理论相矛盾的诸多困惑:初高中衔接问题;三维目标难均衡;新课程容量大,课堂上缺乏时间让学生实施探究活动等。在此,本文将结合高一英语新教材探讨如何在高一起始阶段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关键词:词汇衔接教学;见缝插针式拾遗补漏;自主学习法

一、 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有效词汇衔接教学

1. 认真分析刚升入高一的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高一学生年龄一般在15—17岁,他们大都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迅速成长,神经系统机能已完全发育,知觉和观察水平在不断提高,抽象逻辑思维日趋发展,注意力相对集中且稳定,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逐渐占主要地位。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去适应学生的这种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有效词汇教学。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效果。例如在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的词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就部分词汇进行意义识记:out(向外的)+door(門)户外的;up(向上)+set(放,搁置)不安的,不适的,心烦意乱的;re(重,再)+cover(覆盖)恢复,重新获得,痊愈;dis(不)+agree(同意)不同意;dis(不)+like(喜欢)不喜欢。这种单词识记法既能复习到初中已学的旧词汇,又学习到了高中的新词汇。

2. 高中英语课文同初中英语课文相比,不但课文长,生词多,长句也多,语法现象更是复杂多样,这使得新生在开学初阶段学习上会有一种不适应感,再加上我校是农村薄弱校,新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学生无论从听、说、读、写等方面都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因此学起英语大都感到吃力、枯燥。因此,在高一起始阶段的教学中,老师授课时,应尽量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如利用挂图、图表、简笔画、录音机、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这样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长此以往就可以有效地发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例如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的导入教学中可通过video展示不同的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飓风、台风、海啸、沙尘暴、泥石流、火山喷发、地震的场景,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这种归类记忆法能起到以旧带新的作用,既起到复习巩固初中已学词汇,如火灾,水灾,又带动了高中新词汇如地震。在入学一个月内,我让学生将初中词汇分成十四类:家庭与人物称呼及职业职务,家庭用品电器及文具玩具,学校及文化科技教育,服饰与颜色,文娱传媒与体育运动,人类健康与情感,食品及进餐和餐具,城市设施与交通旅游,时间时期与节假日,地理方位与自然现象,动物与植物,计量与商业,物质材料及形状,行为及其他抽象名词。学生每天回家整理复习一类词,第二天进行小测。这样经过一个月的复习,学生逐渐在他们的大脑里建构起一座词汇大楼,这栋大楼不但要容纳下已学的初中旧词汇,还要住进将要学的高中新词汇。

二、 拾遗做好初、高中语言知识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学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从初中到高中教学一环紧扣一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程度,做好入学后的知识补缺工作,拉平进校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差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对学生进校后进行一次实际水平的摸底测验,然后在教新课时仍应有针对性地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复习,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

1. 上新课时分散补语法。初中语法讲解的深度不够,学生并未全部彻底掌握相关语法,加上高中学生学习科目多,要求高,课后没有足够的时间集中对每一个语法项目进行逐一复习。所以上新课时,可以采取分散,即“见缝插针”式补语法,如在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阅读教学时,在分析课文难句: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中发现学生对于状语从句和宾语从句这两项语法还掌握得不到位,我就要求学生将文本中的状语从句和宾语从句例子找出,并配套相应的两类从句的专项语法材料和练习进行讲解和复习。在学习Unit 2-Unit 5课文文本时,我再次要求学生将文本中的状语从句和宾语从句例子找出,这样学生在学完必修一后,对初中学过的状语从句和宾语从句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其他句法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2. 常用词语、基本句型的复习补缺

高中英语必修一的每一个单元经常出现初中学习过的常用短语和熟悉的句型,教师应吩咐学生在课外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初中所学短语和熟悉的句型定期进行复习和巩固。例如,在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中短语go through 和in order to在初中课文已出现,我就让学生找出其出处,并列出相关表达法。再如,在必修一Unit 3 Travel journal中有个难句:Everywhere they looked nearly everything was destroyed.在分析这个句子前,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三课文中学过的句子:If you travel around China, youll notice a very popular activity everywhere you go.这样学生就会消除畏惧情绪,更深入地去理解它。

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一开始阶段,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①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教会学生利用手中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单词预习、听力预习、课文预习和语法预习等。在课文预习中,我要求学生要从理解的角度去预习课文,即属于五种简单句、简单句+and/or/but+简单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的句式理解即可,其他无法理解的句式包括高一语法重点的定语从句、惯用法句式的就把它们作为难句摘下来。②养成朗读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有半小时的朗读时间。③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先结合上下语境猜,然后查词典核对,切不可一遇生词就查字典。④培养学生养成课堂做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巩固笔记的习惯。学生一旦具备了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且还会打下夯实的基础。endprint

2.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听、说、读、写在初中和高中各有所侧重:初中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而高中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高中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与初中课文相比,高中阶段的课文语言更为丰富,句子结构逐渐复杂。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初中阶段已掌握的听、读能力,从事高中阶段的学习,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注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在组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形式内容和特点,由浅入深地设计阅读任务。

如必修一Unit 5 Nelson Mandela可以通过

(1)设计问题:

Whos Elia?

Whats Elias life like before he knew Mandela?

Whats Elias life like after he knew Mandela?

通过让学生找出答案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将这篇文章分成两个部分。从而推出文章主题:作者借黑人Elias的mouth,告诉人们Mandela为黑人争取权利所付出的努力。

(2)设计图表

必修一Unit 3 Travel的课文教学中可通过设计以下表格,让学生认真阅读后来填空。

在学生完成表格后,再引导学生去找出文章的main idea,这时学生就會很容易地借助这个表格概括出文章的三项内容。另外,为了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每周布置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进行集中阅读理解训练,即一次练五篇,同时每天布置学生用8分钟时间练一篇阅读材料。长此以往,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能,而且也会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②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具备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学生势必会更快地适应高中阶段英语的学习。

实践证明,高一是整个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一年,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等方面,都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学生势必会学得更快更好,教师也会越教越轻松。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2]罗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