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墙内开花墙外香

2017-12-27袁家松

考试周刊 2017年37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初中

袁家松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倡将阅读与知识延伸相结合。教师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真正使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方法的归纳与探索,促进学生知识面的延伸与拓展,让初中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延伸与拓展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要树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精神文化内涵的意识。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延伸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其中的精神内涵。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产生共鸣。下面简单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延伸”与“拓展”。

一、 基于课本知识,拓展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材料的延伸不能够抛开课本内容不谈,一切的延伸与拓展都是以书本知识为基础,只有在对文章的具体掌握之后,才能够由此及彼地拓展阅读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给予书本的延伸,可以从情节角度、主题角度、作家角度、文体角度四方面进行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材的使用要恰到好处,促使拓展面与教材基础知识互相结合。

1. 从情节角度中延伸

教师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开阔学生思维。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文章的最后作者使用了这么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我们知道,最后的结局孔乙己的“消失”是真正地消失了,还是归于死亡?这都没有定论,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添加后续内容。通过对故事的续编,训练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思想拓展,不仅能够有效启发学生对课文的联想,更加能够加深学生课文理解能力,发挥想象力与创造能力,丰富故事情节。

2. 从主题角度延伸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情感的表达,教师可由文章体现的情感色彩,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作品特色,领悟作品表达的真情实感。例如在对《乡愁》的学习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压抑、思念家乡的情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查找相类似的作品,如席慕蓉的《乡愁》又是体现出了什么感情,通过课后的阅读学习,对比两篇作品的异同点,既加深了学生对于乡愁的深刻理解,又能够在对比阅读中,总结出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同样的事物,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3. 从作家角度延伸

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了许多的名家名作。教师可以在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基础上,拓展学生对其他作品的关注程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同时作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作品的风格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时,教师可以利用与《如梦令》的对比教学,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了解作者创作意图,将历史知识贯穿在对作品的欣赏中,为学生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累文学知识,拓宽眼界。

4. 从文体的角度延伸

在对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涉及了多方面的文体,有小说、说明文、自传体等等,以说明文为例,对学生进行文体的知识教学,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文章结构、语言组织、以及内容划分几方面有意向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适当地通过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对课文的理解基础之上,划分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本篇文章的特点。

二、 冲破课堂禁锢,知识联系生活

传统的教学局限在课堂之中,语文知识不能有效地与生活知识相结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探究能力差,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

语文的学习素材丰富多样,同时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师可以让學生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跳出课堂,与生活互相衔接,不断地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跳出课堂,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共同商讨本节课的学习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在具有探讨意义的问题上,倡导小组之间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学习主题,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教学目的。

延伸方式不应当局限在单一的方面,多样化教学方式。不能局限在课本的书面教学,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多样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开展语文知识天地。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书籍交换会,播放符合教学规律的电影、短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采访名人名家,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等,活动结束后总结观后感。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阅读知识的延伸仅靠课堂教学是有限的,教师要重视阅读学习中的生成性学习,这种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对阅读内容积极地加工,不是简单地记录和记忆信息,也不是从书中寻章摘句或稍加改动,而是要改变对这些信息的知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书本中的优秀句子、或者对课文中某些重要信息相关的或用自己的话组成的句子,从而把所学的内容与自身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阅读拓展能力的提升并不仅仅局限在对阅读内容的表面理解上应该是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知识,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的过程。

三、 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延伸学习,为学生指导学习方向,而不是替学生决定学习方向。课外的延伸不仅是语文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目标,不断地培养学生课外延伸习惯,丰富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力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扩展,知识进一步巩固,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绽放知识之花,嗅得拓展之香。

参考文献:

[1]王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与延伸之我见[J].语文教学之友,2011(11):23-24.

[2]李丽.墙内开花墙外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与“拓展”[J].考试周刊,2012(93):46-46.

[3]张勇.初中语文比较性阅读在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38):53-56.

[4]周晓妍.立足文本有效拓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的策略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9):8-8.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初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