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峡》为例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定篇”教学
2017-12-27赫子萱李晓琳鄂枫洁
赫子萱 李晓琳 鄂枫洁
摘要:王荣生教授提出将语文教材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根据教材类型的不同,其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有被视为“定篇”的文章,承担传承民族精神和人类文化的作用,重在对文本本身精神内核的理解和感悟。此文,以《三峡》为例谈一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被视为“定篇”文章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定篇教学;三峡
在语文教材中的“定篇”类型的选文,它们都具有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文化的经典作品,这类作品中,要让人们感受它们其中的韵味,让学生通过对其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进行“定篇”的评价和分析时,我们是应该具有标准的答案。這种标准答案没有唯一的答案,只要没有被学术界所否定,都可以当做我们解读的依据。所以,当我把一篇文章当做“定篇”来教学时,我们在教学前要彻底地明白这篇文章的所有资料,以便教学时使用。
一、 “定篇”类型选文的功能发挥
关于“定篇”的功能和功能发挥方式,布鲁纳曾说过一个例子,在布鲁纳学生时期选修了一门理查德的课。这节课让他终身感怀;“整整三个星期,我们学这两行诗:‘理论是灰色的,生命的金色之树常青。”用不同的观点去想象,和曾经讨论过此话题的评论家一起探讨其意义;并且为了这十多个字的诗句,我们学习了三周。结果是我们却彻底、清楚、明了地领会了这一诗句。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对照式的阅读方法。在此学习期间我们还被迫阅读了与此诗句有关的剧本。并且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与理查德保持师生互答的探讨模式。布鲁纳所举的这个例子,典型地说明了“定篇”的功能和功能发挥方式。
二、 以《三峡》为例,制定“定篇”类型选文的教学目标
《三峡》作为比较典型的一篇“定篇”类型的文章,它出现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在这个单元中共出现五篇文章,这五篇文章分别是:《三峡》、短文两篇中的《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观潮》以及《湖心亭看雪》,不难看出,在这个单元中文章基本都是描写景物的,那么这个单元主要的是学习怎么样描写景色以及怎样搜集资料。那么,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三峡》这篇文章作为“定篇”怎样设计教学目标。
选文《三峡》选自《水经注》,这篇文章出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笔下描写了三峡的自然风光。尤其最后一段的描写情景合一,这篇选文主要描写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
从写作手法上看抓景抓物和动静结合。通过本文上面的分析从选文的类型和教材编制上进行分析。首先《三峡》这篇选文是作为一篇“定篇”类型的选文,选入教材之中的,那么作为“定篇”被选为其中,我们必须要发挥作为“定篇”选文的功能,作者对于这篇文章景色的描写出神入化,犹如人身临其境一般,这样,对学生来说要“彻底、清晰、明确地理解作品”,那么就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多了解与三峡有关的资料并且要更进一步
地去了解三峡的文化底蕴所在,要对其进行更加透彻的分析,而不是只停留在对于景物描写的层面上。我们所搜集的资料并不是一个人所见所为而是要更加权威的学者去界定的。
通过以上对于《三峡》这篇“定篇”类型的选文的分析,我们以此为例,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对于“定篇”类型的选文制定一下教学目标。如果一篇文章,我们要作为“定篇”来讲的话,说明它一定是一篇名著,需要我们每个人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必须在讲授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而不是单纯依照教学大纲上的2学时进行讲授,2学时对于一篇“定篇”类型的课文来说,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把课文当做“定篇”来讲,那么说明这篇文章很具有代表性,并且是教材中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整个单元的主题基本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编排。所以,我们要对作为“定篇”的课文进行细致入微的讲授,而不是单纯地讲授字词、课文内容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还要延伸到有关课文的课外的一些资料。例如:更深入去了解作者,了解当时所处的环境,了解所讲授文章的背景,以及所描写事物的特定环境等等。这样,我们所学到的东西不是那些只存在表面的知识,而是更深入的去了解这篇文章的各个方面。这样,我们便可以彻底、清晰、明确地去了解这篇文章。不论在何时何地,只要一提到这篇文章,我们都会记忆犹新,画面历历在目。
语文教材的编选是教学中的重点组成部分,特别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更是重中之重。那么要把一篇文章作为“定篇”类型的选文选入所编的教材之中,我们就要明白作为“定篇”的选文的重要性,这篇文章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教材中的一篇核心文章出现在某个单元之中。这样,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以“定篇”的类型选文进行讲授,大量搜集与文章有关的资料,而不是单纯的文章讲授。“定篇”的讲授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讲授时面面俱到,让学生了解得透彻清晰,并且,课后习题的设计也是对“定篇”类型选文的体现之处,不再是与文章不太相关的问题,而是,与文章紧密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地去了解文章。这样,以后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想起所学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楚语.课标本初高中《语文》教科书有关篇目问题的研究[J].语文建设,2012(8).
[2]邵瑞珍等,译.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