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初探
2017-12-27庄翎
【摘要】在简述日本教育硕士研究院发展概况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学位课程设置以及组织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对日本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和管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对我国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 教育硕士 研究生 培养模式 管理模式
【基金项目】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5年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项目,项目名称《中日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比较研究》编号15ZB002。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236-02
世界各国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化的教育人才,积极推行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教育人才的培养。其中,注重教育硕士人才的培养以及管理模式的探索便是其中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以日本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希望可以能够为促进我国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借鉴。
一、日本教育硕士研究生发展情况简述
在日本,和培养教师有关的教育硕士研究生院有两个类型,分别是教育硕士研究生院、学校教育系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教育硕士研究生院是将一些表现突出的本科大学生与在岗老师培育为教学水平与综合素养较高的优秀老师的重要场所。到2010年5月为止,教育硕士研究生院共计二十五所,包括二十五所大学,其中公立的十九所,民办的六所。学校教育系教育硕士研究生院旨在培育教学能力突出、管理水平较高的教育工作者,以让其在未来更好的担任教学、管理、教育发展方針出台等方面的工作。2008年4月,东京学艺大学、冰库教育大学等十九所高校作为首批试点的教职大学院项目初步运行。到2010年3月为止,该项目已培养了100名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大概九成左右的毕业生奋斗在教学一线岗位上。
二、日本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及管理
(一)教育硕士培养目标
日本教职大学院的运行机制是遵循“理论结合实践,培育专业化教育工作者”的原则,基于生源的受教育程度与实践经验的差别,科学划分了培养目标:一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目标是将其培育成实践技能更高超、有利于促进先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的新生代教师;二是,针对拥有实践经验的在岗老师,经过本学院的培养,让其成长为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较高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学校管理力量与重要的教学力量。
(二)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日本教职大学院以提升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为主导,该学院的课程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基础学科;二是专业学科;三是实习。具体如下:
一是,基础学科。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分底限设定为10分,并详细地划分了基础学科应具备涉及的五大领域。同时,要求在各学科的授课形式中,均以实地考察等现场工作,亦或是通过实际案例来作为研究中心展开具体的探讨。
二是,专业学科。专业学科部分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明确每名培养对象的擅长方面”。要求最低要修满15个学分,且列举专业的有关内容。
三是,实习部分。这部分要求最低要修满10个学分,与当前本科教育的实习部分比较,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实习的时间较长。实习的学校都是当地政府部门或者教育部门配合的教学单位。
(三)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组织与管理
日本教职大学院比较健全,专攻长负责所有的事务,下面设立有专攻会议,探讨和教职大学院有关的所有事务。平常的所有事务均由相应的委员会负责,而且依据中央教育审议会报告指出的应当“注重和学校的合作”、“依据第三者评价等持续改进、构建改进机制”的方针,该学院成立了“综合办公室”当做衔接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的日常事务负责组织,职责是发掘能力突出的小学、中学教育工作者加入到大学教育中,建立人才储备库,拓展新的实习学校,制定可行性较强的课程等。
另外,科学地安排每个学科的课程,保证培养目标的达成,还专门设立了四个部门,分别是实习学校联络协议会、教师发展委员会、规划管理委员会、外部评价委员会,职责是开发、讨论、评定、商议高级教育实践项目。在师资力量方面,日本教职大学院要求,每个专业方面拥有较高指导水平的专职老师最少11名,而且还需要配给“实务家教师”。经过对比可知,教职大学院在计划、实行、监管、对外联系等层面均设立了专业的部门,组织比较健全,有较强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1]闫飞龙.日本教育硕士研究生院的评价制度及其标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03):73-77.
[2]史玉伟.中日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2):72-74.
作者简介:
庄翎(1982.11—),女,山东茌平人,回族, 硕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日语教育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