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2017-12-27赵光远李业德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1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赵光远+李业德

摘要: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论述了施行计算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计算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方案、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学生个性化培养机制等进行全面探索与实践,实践证明施行计算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对不断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效果明显。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G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1-0149-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2010-2020年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及人才发展规划的重大改革项目,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变成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就是要始终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实行“卓越计划”,坚持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能够尽快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尽快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创新性、实践性薄弱问题,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计算机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通过高校和企业的校企合作形式进行联合培养,首先要充分考虑到计算机行业企业对工程型人才需求多样性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培养计算机行业工程师后备人才。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在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维护和计算机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时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程能力。

培养卓越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必须兼顾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和项目实践。由于校内的专业教师大多理论性方面比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相对欠缺,所以对学生的培养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必须引进实践能力强、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校企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三方共赢的效果。

二、计算机专业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学校培养方案

根据计算机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对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岗位要求制定计算机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标准。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确定计算机软件服务外包业对软件工程师的岗位能力要求。根据该岗位能力要求,制定计算机专业软件服务外包方向的学校培养标准,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根据学校培养标准,对应每一项能力目标与要求设计出教学单元和课程群,对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学校培养方案进行研究。

(一)整体优化教学计划

对教学计划的优化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二是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五是坚持因材施教,学生主体的原则。同时要改进优化教学体系,在纵向按照公共基础-学科大类基础(含专业基础)-专业课三个平台设置,在横向按照理论教学、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三个体系设置。

(二)构建人才培养标准框架

将学生的能力标准分为: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和推理基本能力、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根据能力标准设置不同课程群,通过课程学习、实验、大学生创新、企业实训等环节达到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学生通过各项基础学科的学习,扩充自身知识储备,强化逻辑思维能力;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动手实践中学习理论,理解理论从而真正的运用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从当前企业中的实际项目中由经验丰富的企业项目人员为学生精心提炼分解出综合实训和实践项目,既要保留IT企业的开发项目体验,又要保证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安排学员进入企业实习,提前感受企业的真实氛围,并强化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在经历四年的大学生涯后能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1.设置有弹性、面向职业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设置有弹性、面向职业的课程体系,将学生的能力结构定位于“专业理论+专业基本素质+专项技能”,将学生的四年大学学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群。

2.创建渐进式、与企业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实践性强的专业特点,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就是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创建渐进式、与企业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相对应,建立三级实践教学体系。

3.改革学生的考核方式和毕业设计方式。考试重在考察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改变传统的“教师虚拟设计题目—学生开发和书写论文”的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方式。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企业应用项目和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实战训练,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

三、计算机专业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研究

学生在第五、六、七、八学期进入合作培养企业,进行软件项目开发的实战实训和毕业设计,学生将利用前面所学习的软件开发技术,在企业具有开发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及项目经理的带领下,进行大型的企业级项目实战开发及软件工程职业实践。

1.企业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通過软件开发实训和毕业设计,使学生熟悉软件外包企业的文档规范和软件开发流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跨文化环境交流、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软件设计与开发,提升学生企业级项目开发的技术能力,熟悉企业级项目开发过程和软件工程管理方法。

2.企业培养标准及实现。按照企业培养标准,将企业阶段的教学活动划分成三个目标阶段,分别为第五、六学期的项目实训、第七学期的企业项目实战实训和第八学期的利用企业实际开发项目进行的毕业设计。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对每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规划设计。

四、培養效果

我校自2010年进行卓越计划以来,通过引入企业工程师到校内参与实训,推荐部分学生到计算机企业实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出版计算机相关课程教材20本;学生毕业设计效果及论文质量逐年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齐鲁软件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大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为格局的学生竞赛活动,而且近年来在上述比赛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近五年来我院学生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15项,省级竞赛奖励51项。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就业质量和薪酬名列全校前列,已经有几十人拿到国内著名互联网企业的准入证。合作的主要企业也由最初的两家增长到现在的十几家。该培养模式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工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就业水平。

五、结束语

通过在计算机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卓越培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充分体现了培养卓越软件工程师模式的有效性。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 training,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 excellence engineer personnel training,and carried on the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o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talents,cultivating the program,practicing the base construction,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student individualized training mechanism and so on. It's proved by practic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 excellence engineer personnel training is effective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engineering and innovation,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mployment.

Key words:excellent engineer;training mode;innovation ability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