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兴与重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2017-12-27马婧芦大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1期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马婧+芦大伟

摘要:从中华传承脉络观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经历了由繁盛到式微的过程。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价值理念与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与道德原则高度契合。随着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也愈加凸显,且该影响在一定时期内还会继续扩大。窥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能坚持静止的哲学观念,而应在探究其内核的基础上坚持多重视阈,从民族精神、廉洁文化、德育模式等多维度渗透。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1-0045-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文化动力,它不仅对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当代精神文明建设不能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自成一格,而应将弘扬其精神内核为己任,将其作为当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根基。只有在有效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才能建立起最适应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之中,并对当代民族心理、民族性格以及民族精神的产生与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倘若失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也就失去了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单一元素的构成,也不是静止的僵死物,它具有生命力,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正是因为这一特性,使得我们不能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死板的态度去理解传统文化。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时,需要以当代社会需求为基点,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视当代社会精神面貌,并以此找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途径。

当前所要建设的社会精神文明,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着眼“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为主要内容,大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经验,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而要想进一步发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就必须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因为我们始终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视为培养人才、塑造灵魂的工程,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的核心就是人,涉及人之本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种范畴。无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精神,还是“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①;无论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自我坦诚,还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生信仰,都包含着相当明显的社会伦理观与道德修养论。由此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恰恰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石,对当代道德体系建设和信仰建设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影响的主要表现

(一)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纽带、精神支撑和动力,同时也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容对发展并完善民族精神是十分有益的,只有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才能讓民族精神在结合时代精神的同时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风貌。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主要内容是爱好和平、团结统一、自强不息以及勤劳勇敢,这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孕育。

首先,自强不息精神本身就是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文化传统。数千年来,我国文化历史上不断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将自强不息的精神代代相传并加以强化,例如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周游列国,编书立说,其人格精神直到今天也依然被大众欣赏;勾践卧薪尝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如雷贯耳;几百年后又有顾炎武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掀起近代睁眼看世界的首幕;近代地主阶级的改革和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法图强的勇敢尝试;孙中山“振兴中华”、“一往无前”的坚持无悔②;早期共产党人在危险的环境中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自己、为国家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的民族,这种崇尚民族融合的民族心理恰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和合文化的产物。这一历史文化传统在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不仅在历史上具有推动历史发展、民族凝聚、国家统一的进步意义,对于维护当代中国的统一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理想信仰以及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它是中华文化中最本质、最精华部分的象征。只有深刻理解了传统文化在民族精神中的支撑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民族精神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层面的双重鼓励作用,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促进廉洁文化的建设

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廉洁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焦点部分,而当代廉洁文化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传统廉洁文化的影响,以史为鉴,方能更好地前进。我国的当代廉政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拥有新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力量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真正属于人民的廉政文化,虽然其形成和完善离不开西方廉洁政治理论的优秀成果,但从根本上更加离不开本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熏陶。

受到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限制,传统廉洁文化是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其不可避免地携带了封建社会的诟病,最明显的就是受到专制独裁的封建政权的影响。传统封建文化以“维护皇权”为中心,也就是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③。封建统治者在腐败与廉洁的问题上具有完全个人化的随意性和不可忤逆性,这就决定了传统廉洁文化是服从和服务于皇权统治和政治斗争的。但是,即使传统廉政文化建立在君主自廉的前提上,具有一定专制独裁下的理想主义色彩,其中仍旧包含了一些值得后世借鉴的优秀文化。endprint

而想要继承传统廉洁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就必须将传统廉洁文化与当前时代精神相结合,批判并扬弃传统廉洁文化中封建社会的糟粕,主动学习并改造其中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观念内涵,例如其中有关俭以立德、廉洁兴邦的价值观念,清廉为官、廉洁从政的官德规范,关于夙夜在公、勤政为民的实践理念,爱国护家、仁政爱民的社会理想以及关于奖惩结合的官吏考课方式,监察机构的建立以及监督体制的完善等等,都对当代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借鉴作用。因此,要想更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就必须对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中的优秀资源进行深刻理解,根据当前社会形势加以改造和利用,从而建设和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廉政文化。

(三)更好地实现大众的道德教育

德育作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永恒命题,同时也是社会教育的焦点,要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完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最具有当代德育价值的,莫过于先秦儒家的礼乐文化。

礼乐文化中的德育价值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留给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其主要内容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人为主的礼乐思想,先哲的礼乐观念构成了先秦儒家礼乐文化的核心价值,其中蕴含的“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是建设当代和谐、道德社会的重要文化基石④。可以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礼乐文化,追求和谐的人生与社会,主张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有序,其内涵一旦融入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就能体现出足够明显的德育价值。

首先,这种礼乐文化能够帮助当代中国社会形成反省内求的修身理念。儒家强调个人需要通过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而个人素质的提高是实现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当代精神文明建设中,进一步挖掘和发扬礼乐文化,能够更好地提醒国人以社会为本位,将社会整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修养,主动维护社会的和谐有序。

其次,礼乐文化中的德育价值有利于国人养成谦恭礼让的性格特征。对人谦恭、讲究礼节、互相谦让是礼乐文化的基本要求和体现。在社会交往与活动中,遵循礼让、谦逊的原则能够增进社会群体之间的团结友好,同时也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将传统礼乐文化中的谦恭文化融入到当代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弘扬,更加体现了当代道德价值体系建设中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视程度。

最后,礼乐文化中的有益内容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社会追求道德价值的自觉意识。先秦儒家在实施礼乐教化的过程中,重视培养教育对象自己作为一个理性个体的道德自觉,这种教育方法在目前的高校道德教育中也依然具有实践价值,激发个体自觉向上的内在动力,远远大于只进行道德观念灌输的教育价值,而让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维护社会和谐秩序,恰恰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

三、在当代精神文明建设中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的措施

(一)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由“小众”向“大众”转变

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只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中广泛传播,让其精神内核潜移默化地渗入群众主体的精神道德领域,才能真正促进社会整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就当前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是“小众文化”,许多国人甚至没有读过四书五经、《弟子规》等古代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转变仍是任重道远。首先,各高等院校应注重国学人才的培养,大力提升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为国学基础教育提供智力支撑;其次,政府要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群众参与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实践中来;再次,我们应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资源传播”向“精神内核”传播转变。在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视作一项博大精深的学问,诚然,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深奥的经典著作都充分体现了其广而深的特点。但这也使许多国人陷入文化学习困境,难以有所收获。鉴于此,我们应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故事、历史脉络、人物等普通人容易接受的资源传播,使这些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迅速扩散,辅以理念宣传,从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进程。

(二)利用“名人效应”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网络

当今社会,知名人物的行為举止和思想理念往往会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让社会名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言,既能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感,又能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正确导向,可谓一举两得。从政府到明星,各界知名人士充分利用传统服饰、媒体以及言论等,向社会传播一个信号,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我们当前精神文明的主要内核,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是一种社会时尚,同时也是每个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引导作用

我国目前网民已高达7.1亿,网络文化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占据关键性位置。而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无疑为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许多隐患,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在网络中的传播。国家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应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宣传,在各大知名网站广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影片等传播,利用后台检测和调控技术调整网络传播内容比例,从易到难,各主流网站设置各种模式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形式,推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游戏研发和传播。

注释:

①黄承贵.水: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道德象征[J].青海社会科学,2002,(5):58-59.

②林永宪.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概述[J].丝绸之路文化论坛,2010,(18):54.

③安庆亨.论中国封建专制体制下民众绝对屈从导致绝对反抗——酷刑峻法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J].法治与社会:旬刊,2011,(14):280.

④娄子佳.论道德教育在培育中学生民族精神中的重要性和方法[J].华章:初中读写,2007,(11).endprint

參考文献:

[1]陈一.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1):9.

[2]谭来兴,尹世尤.廉洁文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价值定位和基本路径论析[J].探索,2014,(3):47.

[3]于丽萍.儒家礼仪及其现代价值研究[J].2015,(2):93.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inese heritage,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process from flourishing to declining. And the basic paradig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concept of valu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and moral principles of a high degree of fi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full swing,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modern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and the impact of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not be adhered to,but should not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static philosophy,but should explore the basis of its core to adhere to multiple visual threshold,from the national spirit,clean culture,moral model and other multi-dimensional penetration.

Key words:fine traditional culture;spiritual civilization;smriti;develop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神文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新时期工人文化宫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发展与创新
谈谈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