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式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17-12-27卢新华��
卢新华��
摘要:发散式思维是创新的源泉,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应的知识内容,并激发学生探究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先简要概述了发散式思维的含义及特点,然后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探讨发散式思维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发散式思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实践
一、 引言
思维是人独有的属性,因为拥有思维,人类才能不断发展与进步。而发散式思维作为人类用于认识客观事物的工具,将其作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高效理解能力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发散式思维的特点,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达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 发散式思维概述
发散式思维是大脑在进行思维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思维的广度或者深度提升,具体表现为“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等形式。此外,发散式思维还是创新的源泉,是评估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发散式思维的定义,其特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发散性
发散式思维的关键在于“发散”两字,思维过程中,充分利用人脑灵活转变的优势,使得人们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延伸出多种思维路径,从而获得不同的思维结果。发散性甚至还包括从某一情况的反面进行思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对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对提高其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效果显著。
2. 创新性
发散性思维注重的是培养以及挖掘人的思维潜力,从而使人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为人们知识的积累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利基础。
3. 多维立体性
人类的思维并不是单向的,而是能够横向、纵向、不同角度、不同程度进行思维,这样就使得人们对同一个问题分析后得出不同的观点及看法。通过发散性思维,人类大脑变得活跃,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三、 发散式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营造发散式思维环境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逐渐成长的年龄段,并且学生往往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学生往往不能集中思维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这进一步对学生发散式思维的推进产生阻碍。此外,小学生由于思维的不全面,进行发散式思维思考某一问题往往会出现偏失,如果将其错误的观点表达出来,学生往往会因为失败或者遭到其他学生嘲弄而不敢在以后的课堂中进行发散式思维想象,这样必然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与局限。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要求教师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平衡、活跃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表示肯定,如果学生思维上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思路有所偏差,教师应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维方向进发,使学生消除思维上的疑虑。此外,在学生回答有所偏失时,教师还应提示其他学生不要采取嘲弄与戏谑的看法来对待学生理解上的错误,而是应作为鼓励者,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够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使自身思维活跃起来。
2. 激发学生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想象,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利帮助。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提示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想象,学生往往会感觉到不知该怎样思维,而如果让学生以想象的方式,则能够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从脑海中构建一副情境图画。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春雨还有什么颜色,学生就会联想到五颜六色的颜色,如粉红色、乳白色、苹果红等。想象作为发散式思维形成的铺垫,为创造力的形成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形成通过思维发散来体验文章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3. 巧设提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往往会提高学生思维与探究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且一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还能引发学生沟通交流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多角度的进行思维。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农业的变化真大啊》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提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眼中的农业变化。针对这个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农村的耕牛少了,现代化的生产工具越来越普及。”有的说:“农民的生活水平更高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等,通过这一提问,学生往往会发表不同的看法,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得出问题的答案。
4. 激发辩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辩论的方式训练学生发散式思维,往往能够收获积极的成效。课堂辩论要求学生之间通过引用不同的观点来反驳对方,而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學生应对的速度,通过课堂辩论的方式,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发散式思维也得到培养。实际教学中,辩论的内容与引言要求教师进行合理设计,力求让学生理解,并且还要生动幽默,激发学生辩论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以“亡羊补牢晚不晚?”为主题指导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不断进行思维,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发散式思维应用于教学实际中,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理解水平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与总结实际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发散式思维训练模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及理解能力,从而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内容学习提供能力性支撑。
参考文献:
[1]王秀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205.
[2]刘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47.
[3]徐征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3):149.
[5]郭翠端.浅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学周刊,2011(1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