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拒绝“朗读腔”

2017-12-27黄山奇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张雪语气语文

黄山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当中,朗读是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思考,获得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

在语文教育当中,受制于小学低段学生的阶段性认知特点,艰深的文本分析是无法适应这个阶段语文教学特点的。与此同时,小学阶段又是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最认真对待、全情投入的阶段。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感情充沛”,然而这样笼统的指导在朗读实践中的效果却是差强人意的。举例来说,如果一位小学生精力充沛,慷慨激昂地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他的朗读会非常棒;用同样慷慨激昂的语气读“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就有些不太恰当;若是他拉着长音高亢激昂地读道“先生,您带小刀了吗”那就太奇怪了。一篇鼓励创造和思考的文章瞬间就变成了寻衅滋事的闹事现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邮票齿孔的故事》)

然而,这样的错误在教学实践中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在朗读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时,听着学生们用做作的腔调朗读人物对话,着实是一种折磨。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是不会用诗朗诵的语气向别人进行询问的。但是这种做作的朗读腔实际上也是学生辛苦练习的结果,比起平淡无波的读文方式,更能得到部分教师的青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听到一堂充斥着咏叹调般人物对话的朗读课,而讲课教师还觉得学生们的朗读颇为精彩。

在赤峰市松山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堂展示活动中,张雪老师的阅读整合课《最大的“书”》,在朗读指导方面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路。“低年级学生读对话要关注提示语,体会人物心理,自然地读。”这样的要求才真正符合朗读的目的。

仔细观察,找出提示语。对话前的提示语是学生在读对话时能得到的最直接的提示。“奇怪地问”“认真地问”“高兴地说”,不同的提示语提醒学生要用不同的语调去读。

带入情境,体会人物心理。对于没有直接提示语的对话又该怎样去读呢?教师大可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想象如果他处在文中的情景会怎么想。以《最大的“书”》为例,地质勘探队员叔叔的眼前分明是一块大石头,他却说自己在看书。这时候川川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只要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该用什么语气读“哪里有书啊”,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自然而然,拒绝朗读腔。老子说“道法自然”。老师也应当注意,学生的朗读应当“读法自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和拿腔拿调的读是有本质区别的。张雪老师指导学生读《最大的“书”》中的人物对话时极为注重自然地朗读。她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上川川和地质勘探队员所在位置距离的远近,让学生明白这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完全可以自然地进行,是不必喊出来的。“这么近的距离,你还要朝别人喊的话,是非常不礼貌的。”张雪老师如是告诉学生。

好的朗读并不总是高昂的,情感充沛的,有时应该是张弛有度、自然而然;好的朗读可以让文章之美自然浮現于学生心间。教学生朗读时不要用力过猛,这样才能避免“朗读腔”带来的尴尬。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雪语气语文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Constraints on H0 from WMAP and BAO Measurements∗
注意说话的语气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kidney-qi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by Bushenjiangya decoction
The Traditional and Religious Meaning of Christmas and E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