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vs本土化:听觉与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
2017-12-27
文化纵横 2017年6期
听觉如同视觉一样,是人类生存、体验、审美的重要感知通道,是社会交往和文化沟通的重要途径,如“豆瓣FM”、“网易云音乐”等定制化产品组成了中国年轻人重要的听觉私领域;《爱情买卖》、“凤凰传奇”等歌曲或音乐人演变为“农村重金属”一类的文化标签。中国当下文化格局的生成、发展和转型,都是坐落在现代化、全球化、本土化等多重因素中。学者王敦指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伴随着两大社会变化,即几亿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并且形成大规模的流动,和城市中产阶级的壮大,使得都市空间已经和边远城镇、农村的空间交错融汇,并且在網络虚拟空间映射下造成了多元文化现象。从听觉的角度来鲜活地描述、分析我国当下多种空间关系里面多元和多重的张力,就是进行都市空间听觉文化研究的意义,具体需从听觉活动的私人化、社群的听觉身份认同和视听拼贴的“拟像化”三个层面展开讨论:在我国当代社会审美的语境里,听觉的私人化体现出在技术手段上的控制和反控制,以及个人意识的迅速崛起;视觉与听觉的组合、拼贴,无意中会形成生产者自己也无法预料的文化现象。
王敦:《走向听觉文化研究:外来话语与在地现象的接轨》,《热风学术网刊》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