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7-12-27林国强��
林国强��
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取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靠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导,要构建符合校情的完善课程体系,使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由于多数农村小学由于历史变革、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和人文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简陋的办学条件和简单的社会文化氛围;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兴趣性,对身边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不知怎样利用开发,致使校本课程开发停留在浅层次上,从而使得我们面临着更大的困惑。
关键词:校本课程;分析;开发
所谓“校本课程”主要是指教育管理体系级中学校管理这一级的课程。它最大的亮点就是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它的基本理念是:学校根据自有条件自主决策;教师全员参与课程设计和校本教材编写;探究问题解决的合作与共享的发展战略。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和倡导“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由教师和学生自行制定自己管理课程的实施。它的建设与发展是新课程的发展需要,在新课程的发展与时代的共同发展中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不同要求,弥补了国家、地方课程编写的不足。
一、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现状分析
1. 学校办学条件制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校本课程开发,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是一个具有繁杂因素、专业性较强的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当然不是对教学大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保证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从学校的基本校情出发,依托本地资源,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额外编写的校本教学材料。这种校本课程是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它不仅是对本地人文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更是对每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意义深远,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从不同的学校出发,校本课程开发要受到学校所处地域、人文、习俗等等方面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地方性与差异性。有许多的农村小学教师严重缺编,办学经费不足,辦学硬件和软件建设条件相对落后城镇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虽然农村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体现出学校的校本课程,而实际上部分学校都没有开齐开足这一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受到种种困难的限制还停留在“计划书上有、实际上课无;课程表上有、专业老师无”的状况。而开设校本课程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更专业的任课教师和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课程,对于许多面临诸多办学条件困难的农村小学校来说这些条件都是难以实现的。
2.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探析
要开发校本课程,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校本课程的需求分析。学校只有把校本课程的需求分析工作做实了,切切实实地把学生的需求、学校的需求以及社会的需求等诸多方面探究、分析清楚了,才有可能编写出真正适合学校、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而校本课程也才有可能发挥其积极的教育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简单的“自给自足式的闭门造车”,也应综合考虑学校需求和社会需求,根据经济与文化领域对自然资源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校本课程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需求分析可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网络信息分析法等,其中问卷调查、访谈法最适用学生需求分析。
二、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必要性
近年来,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得到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所看到的是教育主管部门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向各级各类学校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要求。对此,不同的学校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学校是认真负责、轰轰烈烈的开展,而有的学校却是怨言不断,敷衍了事。这就说明了学校领导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上认识的差异,能够充分认识到是因为新课程理念下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的,当然在行动上就认真积极了;反之亦然。所以说,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为了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价值追求和文化需求。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就成为了一个趋势。而作为校本课程的核心,开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不同地区文化需要的校本课程至关重要。而这也正是多元文化时代的呼唤,更是地方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中的多元课程的需要,还是学校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的需要。因此,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学校应该认真对待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要精心组织教师以及相关校外专家,充当好多元文化的代言人,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得他们共能够开发出多元文化视野的好课程,满足青少年个性发展的需求。
2.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迫切性
现在的青少年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媒介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文化,这些文化以强烈刺激感官的形式吸引着他们,使得许多的青少年应接不暇甚至是身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文化其实是良莠不齐的,很有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学校教育肩负的责任重大,既要引导学生接受优良多元文化的熏陶,又要教育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迎接未来挑战的合格人才。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通过更加丰富、更加有效的教学形式进行恰当的教学和训练,而不能单一的课程模式来满足不同层次青年发展的需要。所以说,发展校本课程必须满足不同学校的地方特色,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青少年发展的需要。要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多多考虑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多元文化的需求,尽可能地体现时代的特征,选择好课程内容。做到针对每一个群体,培养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
3.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系统性
从本质上来说,校本课程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校本课程应该体现学校长久以来形成的精神财富,既要承载这些精神财富,又要传承这些精神财富。正因为如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坚持以校园文化为基础,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来发展,做到系统性、全面性。要做到面对整个学校,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单一的课堂。从编写的内容来看,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不能仅局限于课程文本,而要建立在对整个学校文化内涵的研究之上,尽量地涵括学校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抽象的概念,当然也包括教育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学校环境等。
4. 提升校本课程建设创办特色学校,构建特色课程
一所好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优势、风格。如果学校没有文化遗产的特征,就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没有生存的优势。每个学校都要利用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历史积淀,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当然,学校的办学特色并非是几个人议论后,或者是校长的主观想象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仔细观察、长期探索,互动和培养的各种形式。因此,我们就要根据发展学校的特色,根据学校发展过程中验证后证明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情况以及所具备的教育资源和地理环境建立符合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以此来构建校本课程建设。结合当地社会和环境资源,学校资源和学生身心发展、兴趣、能力与需要确定替代课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教学活动课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最后对校本课程的科学性、需求性进行及时评估研究。
随着校本课程开发步伐的逐步深入,我们更加坚定校本课程必须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的信念。只有这样,校本课程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也才能使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得到加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有先进的指导理念,立足于本地当地资源,采用不同的发展策略,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资源,努力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扎扎实实地工作,有意识地去开发,必然能使校本课程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一定能实现开发和建设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2]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王建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
[4]曹俊军.中小学校本课程决策何以可能.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