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实验初探

2017-12-27陈冠礼

师道(人文)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课堂练习全班

陈冠礼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实验初探

陈冠礼

普通初级中学的学生一般是通过多重筛选后电脑派位到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同一的教学方法,必定难以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其结果是,部分学生 “吃不了”,部分学生又 “吃不饱”,短期来说影响课堂效率,长远来说会影响到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鉴于此种情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教学建立在学生各自不同的 “最近发展区”上,力求满足每个学生的认识需要,促进每个学生最佳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

美国教育家哈利斯提到,递进式教学即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组织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在此理论支持下,笔者与同事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分层递进式教学方法,探索出 “双师双班” “三师三班”等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形式分层。中学数学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课堂效率,笔者与同备组老师尝试了两种分层方式。

其一, “双师双班”分层教学,即由任课教师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分为A、B两层,A层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3,B层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3。分层工作分别在两个班进行,在与学校沟通之后,这两个班的数学课安排在同一节课,两个班的学生走班上课,由两位数学老师分别负责其中一层学生。这样既不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又能实现有效的分层递进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整。其二, “三师三班”分层教学,即由任课教师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分为A、B、C三层,A层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3,B层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3,C层人数也占全班人数的1/3,学校把三个教学班的数学课安排在同一节课,这三个班上数学课时实行走班上课,三位教师分别负责其中一类学生。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一定时间内进行人员调整。以下叙述均以 “双师双班”为例。

在进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验中,不少教师提到,数学分层是否会给学生 “贴标签”?是否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家长会否反对?确实,这些都是我们的教学实验需时刻关注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问题重重而因循守旧,放弃教学实验。笔者及实验教师明确在班里声明,分层的目的不是搞排名,而是要更精细、更负责任地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不时与学生谈话,让学生写课堂心得、课堂建议,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并积极与家长沟通,澄清可能存在的误解。三年下来,学生对分层辅导的满意度出奇的高,甚至个别学困生成绩提高后也不愿意离开原来的层次。在我所执教的3班,小王同学是这样评价分层递进教学的:“没分班前我处于一种混日子的状态,每天在课堂上发呆、睡觉,无所事事,但分班后为什么我就能认真学呢?因为老师的关注度提高了,因为人数少,老师上课总是提问我,所以上课热情就提高了。”

教学目标分层。既然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听懂、能做、学会”。例如,在讲授因式分解知识点时,以往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觉得套公式 “太简单”,部分学生觉得与几何联系“太复杂”等问题。现在,对于A层学生,我们会从公式的推导及图形面积与公式的关系 (数形结合)方面进行授课,让学生认识因式分解更深层次的意义;而对于B层学生,则要求他们先学会从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方法得到公式,并且能观察式子的特点,多次运用公式进行因式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

课堂练习分层。教学目标不同,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课堂练习,以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的要求。仍以因式分解教学为例,对于A层学生,笔者及同事在课堂练习时会要求他们在运用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同时,能通过图形面积的计算,理解数形结合的理念;而B层学生,则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学会发现公式的特点,并能套用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此外,同一层学生的课堂练习也可以分为AB两个层次。虽然已经进行了分层,但同一层学生中仍存在不少差异,因此在同一层学生中,笔者及同事仍会根据本层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练习,更加精细地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

辅导分层。因为预想到学生在学习、练习、作业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在分层中,B层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其目的就是让老师可以逐个辅导,批改作业进行面批面改。A类学生人数较多,数学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也有不少,教师可以组建学习小组,放手让学生互相辅导、相互促进。教师抓骨干学生,以点带面,这样的辅导既可以关注到学困生,也可以关注学优生,更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评价分层。评价不同层级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时,教师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B层学生以鼓励、发现闪光点、肯定学生的进步为主,让学生知道付出必定会有收获,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对A层的学生,教师应设置较高目标,达到目标的进行表扬,没达到目标的详细分析,查找原因;对于学优生,教师不但要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上给予肯定与指导,更需要在团队协作上给予压力与评价,让这部分学生不只是自我提升,也能带动团队同学共同进步。

分层递进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动参与的教学特点,精细地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真正意义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广州市第三十七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课堂练习全班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原因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全班都“疯”了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
基于PLC的冲压成型自动化教学实验系统设计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