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文言文 “对译”创意教法
2017-12-27乐晓华
乐晓华
学以致用:文言文 “对译”创意教法
乐晓华
为解决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低效的问题,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笔者在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常规教法基础上,研究、实践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的 “对译”创意教法,这一教法大大提高了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与语文教学质量。
一、对译教法的含义与本质
何谓 “对译教法”?它的本质是什么?对译教学中的 “对译”,从字面上理解:对,是二者相对,彼此相向的意思;对译,即两种语言相对、相向的翻译。文言文 “对译教法”中的 “对译”,是指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它是新课程改革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改变目前单一的 “串讲教法”模式,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新途径。因此,文言文 “对译教法”就是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是在传统 “串讲教法”基础上的创新,其独创性在于它与众不同的文言文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就是由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运用学习与积累的文言知识自主、独立地将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其本质就是通过开展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的有效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对译教学过程中,帮助他们建构知识,教会他们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从根本上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切实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文言文 “对译教法”的可行性
文言文对译教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否可行?对落实义务教育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否符合其要求?笔者认为,文言文对译教法,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是适应潮流的,是可行的,也符合 《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从几方面作一分析:
(一)体现了语文课程性质及语文教育的特点 (略)
(二)落实了语文课程知识点的教学
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看,文言文对译教法能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知识点的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作了规定,对古诗词及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要求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规定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从以上可知,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的文言文教学,都强调学生学习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在学习实践中举一反三,而文言文对译教学,讲究的就是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在开展把现代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训练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积累和掌握的文言知识,正确地把白话文词、句对译成文言文单音节词及句式,从而达到加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的掌握,在运用中达到对文言知识的巩固,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这是对语文课程文言文知识点的落实。
(三)符合语文课标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
新课改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课程评价提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还要求 “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对高中阶段教学评价规定为:“注意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归纳、梳理语言文字的规则……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现象的敏锐性和探究兴趣。”这些评价规定与要求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评价更应注重激励和反馈功能,应该使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学是科学的,同时也是艺术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文言文对译教学中,最注重激励性评价的有效运用,从文言文对译教学的实践看,激励性评价是贯穿教学全过程,与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比如教学过程的朗读评价、口头翻译评价、书面翻译评价、总结评价等,并且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等,这些都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教学评价的规定是相契合的,完全符合语文课程评价的规定与要求。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 “文言文对译教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可行的,是对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守正出新。
三、文言文对译教法实施的策略
(一)中学文言文对译教学的基本流程或模式
中学语文文言文 “对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立足于课堂,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紧密相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比较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总结出 “导—读—译—练—用—结”六字诀对译教学流程或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当下文言文教学低效的问题。六字诀具体而言,“导”,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读”即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译”,即原文翻译成白话文。学生在自主观看学习微课视频后,根据课文下的注释与工具书翻译课文,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练”,即白话文翻译成原文。这一环节,旨在巩固所学,为下一步教学打基础。 “用”,即学以致用文白对译。该环节是对译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知识迁移、学以致用在这一环节中完成。“结”,即总结收获以利提高。其中“导” “读” “译” “练”四个环节是学习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必须的文言知识,是信息的输入阶段。 “用”的教学环节,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文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是信息输出、知识释放阶段,这一教学流程的设计,符合教学规律,体现了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以生为本,全面依靠学生” “先学后教” “教少学多”以及 “不教而教”的生本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先河。
(二)核心环节“用”的教学实施策略与要求
“用”,是对译教法的核心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紧扣课文原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创设一段或一篇白话文短文,然后让学生开展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的学习训练,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下面以珠海市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容理诚老师在澳门广大中学初一年级上的《卖油翁》一课为例,具体说明教学策略。
1.教师对学生强调翻译中必须使用的课文重要的单音节词及特殊句式。例如容老师事先给学生强调了 《卖油翁》的九个重点单音节词:善(擅长)、射(射箭)、尝(曾经)、精(精湛)、乃(于是)、但(只是)、尔(罢了)、因(随即)、惟(只不过),一个特殊句式:不亦……乎? (不是……吗?),要求学生在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时务必使用进去,这样做,目的是巩固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2.教师根据 《卖油翁》的主题与结构,编写一篇相类似的白话文短文。因为白话文短文是学生开展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学习训练的蓝本,所以编写时要求其内容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或新闻故事,引起学生关注,并产生学习兴趣。如容老师编写了一篇 《琴女与球手》的白话文短文,用于学生开展翻译成文言文的训练。全文如下:有一个女生喜欢弹电子琴,在班里无人与她相比。她曾经在课室弹琴,有一个男生拿着篮球站在旁边观看,很久都不离去。女生问他:“我弹琴的技术不是很精美吗?”男生不说话,只是对她微微一笑。于是将篮球顶在手指尖上旋转,让人眼都花了。男生于是说:“我这点功夫也没有什么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这篇白话文反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近,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又与所学课文内容、结构相似,学生翻译成文言文也较易,出示让学生开展把该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训练,教学上是会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
3.指导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课文重点单音字词、特殊句式与白话文,自主开展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的学习训练。教师也一起做并出示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如下:一女生喜琴,当班无双。尝弹琴于课室,有男生持球而立,观之,久而不去。女生问曰:“吾琴不亦精乎?”男生不语,乃将球置于指尖旋之,令人眼花矣。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学生完成翻译后,教师出示文言文参考答案与评价标准,让学生自评打分。如容理诚老师在学生完成翻译后,立即出示评价标准:考查9个单音节与1个反问句式的运用,每准确使用1个给10分。学生自评完,教师收卷,并当堂宣布学生自评分,进行及时的口头表扬与鼓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5.师生交流译文。教师通过口头翻译抢答及评价的方式,来完成学生翻译成文言文短文的评讲,这一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广东珠海市金湾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