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平曲线超高横坡设计
2017-12-27蒋立华
蒋立华
(盐城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江苏 盐城 224000)
公路平曲线超高横坡设计
蒋立华
(盐城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江苏 盐城 224000)
针对公路平曲线超高横坡设计,采用二次抛物线过渡方式进行设计,在明确计算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合乎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具体工程中设计的方法。
公路平曲线;超高横坡;横向力系数;设计
1 公路平曲线超高横坡设计
超高横坡取值主要和横向力系数等有关,选取合理的横向力系数和超高横坡,对公路弯道行车安全有重要作用,其中横向力系数通常用μ表示,超高横坡通常用i表示。公路弯道行车,因横向力系数不断变化,驾车人与乘车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在设计工作中,必须确保横向力系数合理,只有在明确横向力系数的基础上才可以得到最佳的超高横坡。本文按照规范指出的横向力系数取值,并采用二次抛物线进行过渡,对公路平曲线超高横坡实施解算。
横向力系数存在以下关系式
i+μ=V2/127R
(1)
式(1)中:V表示车速;i表示超高横坡;R表示公路平曲线的半径;μ表示横向力系数。
式(1)右侧为弯道行车离心加速度,按照公式代入数据即可得出;左侧为抵抗这一离心加速度的横向力系数及超高横坡。想要通过计算得出超高横坡,需要知道横向力系数及超高横坡的实际分配。
考虑到超高横坡和曲线曲率有正比例关系,最大的超高横坡出现在曲线曲率的最大点,此时会使半径较小的曲线有较大超高横坡,而半径较大的曲线却有较小的超高横坡,导致横向力系数偏大,不符合规范要求;如果公路平曲线上的车辆均按照设计时速行驶,借助横向力对离心力进行平衡,则在超高横坡上升至最大值以后,余下离心力会改由横向力承担,可以解决上述情况下产生的缺陷,但在实际情况中,车辆实际速度通常很难和设计时速完全相同,应以通常情况下为研究对象,确保它们安全行驶。
图1表示公路平曲线半径和超高之间的关系与超高值设计计算,图中的③是将②作为基础通过改进获得的,其中②表示的公路设计时速,而③为实际车速。图中的④主要是在①、②间连接一条曲线,若曲线曲率相对较小,则可按接近③进行取值,借助一定超高横坡对横向力进行抵消。伴随曲线曲率不断增大,可以采取接近于最大超高进行超高设置,这样可以很好的弥补以上方法存在的不足。
图1 公路平曲线半径和超高之间的关系与超高值设计计算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出的RA表示在最大超高条件下当车辆μ等于0时的平曲线半径。
RA=vA2/127imax
(2)
假设1/R和1/RA相等、i和imax相等,则对应图1中的B点;假设1/R和1/Rmin相等、i和imax相等,则对应图1中的D点。连接OB中点和BD中点,再于OAE与ECD处做两条和直线保持相切位置关系的二次抛物线,此时二次抛物线纵坐标表示不同R值对应的设计超高。
公路平曲线实际车速取85 km/h,最大超高按8%计算,求取二次抛物线的方程。
1/R=127(i+μ)/vA2
(3)
若横向力等于0,向式(3)中分别代入最大超高和实际车速可得RA为711.122 m;若横向力取0.15,向式(3)中分别代入最大超高和实际车速可得Rmin为247.347 m。
分别求解y=k1x、y=k2x两直线方程的k值,即k1为50.394、k2为19.198。在列出A点、C点和D点的坐标之后,采用A点和C点的坐标可以得出y=k3x+b直线方程的k3值和b值,即k3为19.198、b为0.025。根据A点和C点的直线方程,将1/RA代入,可得出其对应的纵坐标E(0.002,0.055)。
得到上述条件之后,可对y=a1x2+b1x+c1、y=a2x2+b2x+c2两个二次抛物线进行求解。由于y=a1x2+b1x+c1和E点、D点相交,通过求导可得a1、b1和c1的值分别为-3 720.915、31.012和0.015,则其方程可表示为y=-3 720.915x2+31.012x+0.015,横坐标取值区间为[1/RA,1/Rmin];由于y=a2x2+b2x+c2和O点相交,通过求导可得a2、b2和c2的值分别为-9 825.544、50.394和0,则其方程可表示为y=-9 825.544x2+50.394x,横坐标取值区间为(0,1/RA)。
又已知实际车速为80 km/h,由此可得出圆曲线半径、超高值与横向力系数相互关系(见表1)。
表1 圆曲线半径、超高值与横向
表1中,250 m为圆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400 m为圆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2 500 m为在不设超高条件下得出的半径值。经验证,上述结果和现行技术规范完全吻合。
2 公路平曲线超高横坡设计运用
滨海县火箭路建设工程的设计速度为60 km/h,最小平曲线半径为650 m,一般路段道路横坡为±2%。公路前后纵坡坡度在2%以内,超高值为8%,中小型车辆实际车速取80 km/h,最大横向力系数取0.1,现对其超高横坡进行设计。根据以上条件可分别得出两条二次抛物线方程,即y=-28 569.672x2+90.709x+0.008,横坐标取值区间为[1/1 417,1/650];y=-44 640.061x2+113.386x,横坐标取值区间为(1/5 500,1/1 417)。
在方程y=-28 569.672x2+90.709x+0.008的横坐标中代入1/1 100可得超高横坡为6.7%,相应横向力系数为0.036。
大型车辆实际车速取85 km/h,当超高值等于8%时的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为316 m,最大横向力系数保持不变,则可得两条二次抛物线方程,即y=-7 192.098x2+45.512x+0.008,横坐标取值区间为(1/711,1/316);y=-11 237.660x2+56.890x,横坐标取值区间为(1/3 700,1/711)。
在方程y=-11 237.660x2+56.890x的横坐标中代入1/1 100可得超高横坡为4.4%,相应横向力系数为0.01。
由于中小型车辆和大型车辆的实际车速不同,所以对应的超高横坡也存在一定差别。若超高横坡取7%,在式(1)中代入85 km/h,可得出横向力系数为-0.02,说明这种情况下大型车辆行驶产生的水平分力大于离心力;同理,代入40 km/h后横向力系数为-0.06,说明路面积雪时大型车辆行驶有向圆心处侧滑的危险。因此,为确保大型车辆行驶安全,应适当降低超高横坡;若超高横坡取4%,在式(1)中代入120 km/h,可得出横向力系数为0.06,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但和设计时速为100 km/h情况下的700 m圆曲线最小半径对应的横向力系数相同,说明4%的超高横坡取值较小,行车舒适度与安全性易受到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结论,建议该公路平曲线超高横坡设置为5%。在这一超高横坡条件下,当实际车速分别为120 km/h和85 km/h时对应的横向力系数为0.05和0.02,可有效保证该路段行车安全及舒适度。
3 结 论
(1)若将摩阻力考虑为0,则要重点分析由行车速度差异造成的安全隐患,此时建议利用限制时速的方法,既要限制高速又要兼顾低速。
(2)长直线和半径较小的曲线相连接时,因直线段车速较高,过渡至曲线后会产生很大离心加速度,为保证行车安全时应适当提高超高横坡。
(3)车辆速度不同,在相同弯道上会产生不同离心加速度,如果存在多车道情况,则需在不同车道使用相适应的横坡。
[1] 孙业香,吴立人.公路平曲线超高优化设计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J].工程与建设,2014,(2):191-192+195.
[2] 严超群. 新建公路平曲线中的超高设计[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121-122.
[3] 王敬一,刘亚. 公路平曲线设计中的超高设计[J]. 科技资讯,2014,(26):99-100.
U412
B
1008-3383(2017)10-0019-02
2017-04-28
蒋立华(1982-),男,工程师,研究方向:道路桥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