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
2017-12-27向小兵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文/向小兵,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
文/向小兵,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在高等教育中,创新与创业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章笔者主要谈了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问题。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
据统计,我国高校2015年大学毕业生达到 750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被称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如此就业形势,高校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缓解日益增长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1 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然性
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其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协调,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场所,其对学生的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的潜能能够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在高校中,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应该被改革,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能够得到完善。学校在培育学生时,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创新队伍的建设,而且应该调动大学生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将那些进行创新的大学生作为模范进行表彰,从而起到表率的作用,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得到激发。在高校中,都创立了各类的社团,而且教学的内容也更加专业,教学的分支也更加细致,所以,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知识竞赛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意识不强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但目前一些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为淡薄: 一方面,一些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及条件缺乏了解; 另一方面,高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一般,使得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缺乏一定的基础。即使有个别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也往往缺乏相应的资源扶持及经验指导,创新创业成功案例比较稀缺,不能在学生中间形成较大影响。相关调查显示,一些高校学生对创业活动有距离感和陌生感,约有超过60%的学生对创业活动不感兴趣。
2.2 学科定位模糊,体系不完善。
当前一些高校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主流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而是热衷于拔苗助长式的创业教育活动,甚至把创业教育等同于第二课堂活动,更不用说将创新创业教育设为独立的学科,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边缘化,学科界定不明确,缺乏学术上的刚性支持和有效管理。另外,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不完善,仅有的少数本土化的教材不够成熟,课程大多以“企业家精神”、“创业管理”、“商业计划书”等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进行,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教学大纲不完备,学生很难在不成体系的课程中掌握连贯的脉络。
2.3 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现在许多高校在对教师的要求上更偏向于高学历或者是科研能力等,并没有真正在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中历练过,所以在讲课时就没有切身的感受,那么在讲创新创业时,知识点就显得太片面化,不能激发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4 缺乏创业实践的平台
虽然我国当前有不少高校逐渐开始开设了一部分与创业相关理论性课程,但实际上,很多已经开设了的理论课程与真正的创业实践活动并不能很好地衔接起来,在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方面,仍旧比较滞后,最终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停滞不前的后果。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基地的数量非常有限,有一部分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创业教育基地,但是其与企业间合作的不紧密、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沟通、协调以及评估机制的不健全等,都使得创业平台的作用没能得到有效发挥。没有接受过实践训练的大学生对市场规律的了解较少,无法把握市场游戏规则,经营管理与理财方面的能力也较为欠缺,这些原因都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成功率。
3 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目前的社会环境,教育体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虽然在
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都会随着各方努力得到解决。在现有成果基础之上,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3.1 发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条件
我们应该看到,在加速推进这一系统工程的过程中,政府承载的是主导作用,需要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从中央来看已经将这项工作列为重要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进行了积极落实。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无疑是先行者,必须要严格履职,落实到位。可以依托一个目标、四个重点、十项措施推动大学生就业。其中一个目标即是必保中央提出初次就业率实现70%,并依据我省省工作现状,努力实现80%。而四个重点即为大学生、高校、社会环境和政府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全面推动这项工程的进度。而为了加快实现大学生就业目标特推出的十大举措包括,强化对大学生就业方向引导,扩充就业选择渠道和机会,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做好就业相关配套服务,搭建学校、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互通平台,开启针对“双困”毕业生在择业方面的支持,实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订单式人才输出模式,在升学引导上强化方向性指引,重视基础教育领域师资力量投入,侧重于就业困难专业的毕业生培训转岗,进一步科学设置高校专业。依托上述举措确实可以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发挥出重要作用。
3.2 强化理念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意识
我国的教育历史非常悠久,从上古时代到今天,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高等教育是在晚清时期由西方引入我国的。在建国之后,我国高校对教学资源的管理都是通过高度集中化的行政手段进行,由此便埋下了一定隐患。在市场化特征逐渐明显的今天,那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埋下的隐患逐渐开始显露出各种弊端。教学模式的统一化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创新思想的产生和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3.3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我们要结合一个创新创业人才应有的素质和能力,将其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到一起,完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弹性的时间管理建立健全的学分管理制度,从必修课到选修课,都应该增设创新创业的课程,并设置相当的比重,从而建立好这一教育体系.可以通过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模拟训练,让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到真实的企业管理方法,同时对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在对课程的设置方面,可以从不同专业展开,设置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那么在对本专业进行实践活动时,也就可以对创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设定的课程也应该结合学校各专业现有的课程,把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切入进去,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广.再根据学校创新创业环境的特点,找出自己的特色,与各专业课程完美结合,打造一套独具特色的的创新创业课程.
3.4 提高认识,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仅对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益,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校园创新、学术氛围、毕业生就业工作等都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因此,高校必须提高认识水平,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常规的教育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构,指派专人开展工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定期选派教师外出接受专业培训,定期邀请校外杰出企业家到校指导交流;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业类课程的实践教育。以各级各类创业比赛、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热情,为具有潜在创业动力的学生创造机会、提供条件、给予帮扶。
3.5 专业老师要投身创新教育和指导,夯实学生创新的专业基础
大学生创新并不应该是头脑发热的凭空臆想,而是在拥有扎实专业技能前提下开展的一种实践活动,成功的大学生创新案例从来离不开夯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专业教师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除了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学校应该鼓励广大专业教师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指导中来。例如开展各类专业性较强的第二课堂,传授专业前沿知识,传达创新意识;担任科技创新比赛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建立起一支学生组成的创新团队,对有创新意识和想法的学生进行长期的指导。在高校中,专业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创业为己任,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完善意义重大。
3.6 搭建全方位实践训练平台
充分利用学校科技园及具有学科优势的实验室等优质资源,提供基于真实情境的创新创业演练,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实现创业人才的培育与孵化。在校内建立创新创业活动中心,加强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及科技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推进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中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领会企业的运作过程,切实感受到行业的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培养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政策把握能力、法律意识、抵御风险能力和抗压能力。
[1]董颖.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
[2]白小斌.浅谈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思考[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马冬.通过自主创业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5
课题:湘外经院科字【2016】1号,2015年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湖南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