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团学活动的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
2017-12-27王艳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文/王艳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浅谈高校团学活动的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
文/王艳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团学活动能够充分调用各种资源,将教育内容融入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文章笔者就高校团学活动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高校;团学活动;改进;对策
团学活动是在党中央方针政策指导下的,由高校中的基层团组织发起、组织、实施的一系列以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活动统称。团学活动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形式,以青年本身的特点为依托,组织丰富多彩有影响力的活动,使得广大团员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发挥作用,成长才干,充分实现团的战斗力。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团学活动独具自身特色,属于一种在校园生活的全体成员共有的文化形态,他们共同享有价值观,包括方方面面的校园生活和思想建设,在学科竞赛和兴趣培养等也有体现。
与其他形式的素质教育方法或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团学活动具有时代性、多元性、实践性等特点。
1 当前高校团学活动面临的现状及问题
1.1 团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评价高校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以及支撑这些职能实现所需的办学理念、经费投入、师资队伍、设施设备、学科建设、组织管理等条件之上,导致部分学校以及高校相关领导并不重视团学工作的开展,有些领导认为种类繁多的团学活动占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影响了大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团学工作被边缘化,团学干部在评奖评优方面也没有给予工作认可,造成团学干部工作热情逐渐丧失。
1.2 团学活动规划与设计不够合理
团学活动名目虽多,但重复性高,常出现几个学院的团学活动都是同样或相近的主题,缺乏特点及创新,跟不上时代发展及学生的心理变化,通常只能吸引低年级学生参加。团学活动大多以文艺或体育等单一形式举行,主要参与者大都是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同学,多数学生“游离”在团学活动之外,很难享受团学活动给他们带来的益处。
1.3 团学活动的组织方式过于传统
现行团学活动的组织模式一般为各级团委自上而下、统一制定并分派固定形式的活动,基层团组织只管参与,而无法策划、设计团学活动。这种方式会造成基层团组织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只能简单跟从,难以独立设计并开展团学活动,还会产生完成任务的心理,广大学生的好想法、新点子难以在活动中得到体现。
1.4 团学活动缺乏准确的针对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共青团学生组织成为大学生的阵地中心,然而部分高校团委等部门只看重学生的使用,却忽略对学生组织成员的培养与指导,不能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逐渐导致团学干部基本素质的降低,团学组织能力欠缺、工作效率低,在广大学生人群中缺乏必要的威信与号召能力。
2 加强高校团学活动改进的对策
2.1 制定完善的政策支持团学活动开展
高校团学组织,尤其是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纽带,是先进青年汇聚的群体。所以引导高校学子高举团旗跟党走。始终是不同时代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和核心和要务。因此要开展好团学活动,党政的支持、指导和帮助尤为重要。没有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支持,高校共青团开展活动就缺少了保障。高校团学组织要积极争取所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既符合当代团员青年和大学生思想动态、性格特质和成才需求,又能对接学校党委和上级团学组织的工作要求的规章制度,力争从紧跟时代潮流的追随者转变为引领时代新风的弄潮儿。
2.2 要用特色品牌带动团学活动新发展
在策划和组织团学活动中,不能对其他院校的活动进行简单模仿,而要结合本校特点、学生特长、专业布局以及周边资源等优势,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参与面广的品牌活动,用其带动团学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团学活动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专业特色及传统文化等方面创立特色品牌。团学活动要贴近实际,符合时代发展,关注社会热点。如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展模拟招聘大赛、创业校友进校园等活动;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等。把社会热点与学生需求相结合,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以学为本,活动组织者要结合本校的特色专业设计活动,强化品牌的定位和建设。如计算机专业可以举办程序设计大赛等,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呼应,用团学活动促进学风建设。要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亮点,围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打造品牌团学活动。如针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开展漫画、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针对礼仪教育开展有“礼”走遍天下等宣传活动。将传统文化寓于品牌活动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提升人文素养,使德育教育起到实效。
2.3 加强团学活动运作模式的管理
高校团学活动可采取项目管理式运作模式,由能力较强的团学干部担任团学活动的“项目经理”,针对不同的活动项目在人力组合上进行最优化配置,在团学会内部招兵买马,形成项目团队,发挥各环节主体作用,发挥了各环节负责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团学活动中来,为团学活动的开展出谋划策.项目化管理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活动参与者的参与性更高,特别是通过团学活动项目的征集与申报,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广大学生团员需要的团学活动项目,调动广大团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高校团学活动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4 加强团学活动的阵地建设
活动阵地是开展团学活动的场所,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团学活动才能有效的开展起来,然而建设良好的活动阵地不仅要保证活动设备的齐全,还要有团学组织的风格,这样才能使活动现场的同学能从触觉、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振奋与愉悦。此外,良好的活动阵地需要有专门人员来管理,这样在活动开展时,不管是活动的时间安排、活动顺序还是活动的质量方面都可以得到有效地保证,促进团学会活动的开展。
2.5 提供足够的活动经费支持团学活动的开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开展团学活动就必须有一定的经费,而且这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高校团学组织并非经济机构,无法自主盈利,更多要靠上级的拨款。要合理使用经费,还要通过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去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补充。上级拨款是通过团学组织取得良好的成绩和扎实的作为来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而社会化的运作,主要靠团学组织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学校团学活动的内容和校外商业机构的要求,在保证团学活动主题、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通过与社会上一些声誉比较好,品牌比较响亮的商家合作,双方达到共赢。
2.6 加强高校团干部建设,
团干部是团学活动开展的主力军,一只训练有素、能力突出的团干部队伍,是有效开展团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实现通过团学活动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保障,因此,需要针对性的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保障团干部的待遇。学校要充分重视团干部的梯队建设,提高共青团干部的待遇。在团干部待遇得到充分落实后,才能更好的发挥团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开展团学活动。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团委书记应按照学校中层干部享受相关的待遇,高校的团委书记应尽量保证为专人去做,重点落实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在进修、提职等方面给予一定照顾。第二,上级团组织政策支持,对团干队伍配备作硬性要求。上级团组织出台相关文件,督促独立学院建设以专职干部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高质量的团干部队伍。团干部数量应该和辅导员一样,根据所在专业学生人数配置与之相对应的专兼职团干部。第三,制定培养计划,注重团干部的自身发展。上级团组织加强对独立学院团干部的培养,将其纳入到相应的培养计划中去。“对团干部不仅要大胆使用、认真培养,还要给予足够的宽容、理解、支持和引导,为团干部的成长提供一个和谐的,而非苛责、排斥、恶性竞争的工作环境。”独立学院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专职团干部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团干部业务培训、挂职锻炼等,不断提高本校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团干部的能力建设。只有有了稳定、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才能更好的对学院整体的团工作进行研究和考虑,才能把团学活动人文关怀做到学生的心坎里去。
总之团学活动是高校落实素质教育实施计划的有效途径之一,团学组织举办的各类团学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和重要阵地,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胡志峰.高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
[2]侯玮薇.浅议我国高校团学活动创新建设与和谐发展[J]. 才智.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