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挑战,新生态
——新时代微电影创作环境分析
2017-12-27韩悦黑龙江电视台
韩悦 黑龙江电视台
新技术,新挑战,新生态
——新时代微电影创作环境分析
韩悦 黑龙江电视台
1 概述
2005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把微电影这种影视作品形式带到了我们身边,最开始的它,草根,粗糙,在网络的助推下,成功的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深刻烙印。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在我们所说的微电影早已不止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带来了新的影视技术,新的创作生态,也带给我们一系列全新的可能。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试着向大家介绍一二。
2 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设备
微电影的蓬勃发展,依托的是网络技术和电子设备的快速进步。这种进步并不像早先的影视技术进步那样,十数年更新一代技术。而是每年,每季度甚至每个月都会有全新的技术产品出现,为创作者打开新的视野。而且,网络的便利发达让新技术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传播。下面便举例介绍一二。
对于小成本制作的微电影制作者来说,五千元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设备投入门槛。而五千元左右能买到什么影视设备呢?大部分人会想到可以买单反,但就算是单反的话也只能买到一个APSC画幅的入门机型。而现在,五千元市面上已经可以买到BMPCC,一款入门级的便携数字摄影机。拿在手里,它只有一个IPHONE的大小,但却能够记录极高码率的高清画面,以及最高可以达到13档的宽容度。这对我们的影像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还有一样非常令人惊叹的设备——手持三轴稳定器,不到一个成年人小臂的大小,便可以为创作者提供非常出色的稳定效果。单从效果上来说,与几十万一套的大型斯坦尼康设备几乎不相上下。而它极其的轻便,灵活,在乐于尝试的创作者手中,它能实现的镜头效果几乎无穷无尽。
另外,对于微电影创作者来说,无人机的运用已经非常广泛。现今,无人机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小型化。近期已经出现了可以揣在裤兜里面的微型无人机。虽然在续航,高度,速度等方面还比不过大型无人机,但是它在低成本和便携性方面的表现非常出色。对于不会涉及到长时间,极端镜头拍摄的微电影创作者来说,微型无人机的出现极大的拓展了他们的镜头范围。
3 更加集约化的拍摄创作模式
在网络时代,知识和资讯的传播速度有了长足的进步,单一的微电影创作者掌握了多种多样的技术,成为了复合型人才,进而,微电影剧组变得愈加集约化,为作品的拍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一谈到影视作品拍摄,稍有经验的人都会想起一个个规模庞大的电影电视剧组。在传统的电影电视剧组当中,讲究专业化分工和配合。举例来说,一个常规的剧组会包括导演部门,摄影部门,灯光部门,录音部门,演员部门,服装,化妆,道具等等,还有规模庞大的制片部门在外围为整个剧组的顺利运转保驾护航。所以,传统的影视剧组有个几十上百人都是非常正常的。虽然说,这样的专业化分工为影视作品的高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样,也极大的提高了影视工业的门槛。
普通的微电影创作者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遵循着传统剧组拍摄的思路进行创作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对剧组进行集约化的处理,导演兼职摄影,摄影助理兼职灯光,场工兼职录音。除去演员的话,可能一个剧组只有三四个人。就以笔者自己的经历来说,在最近两三年的创作过程中,团队从一开始的六七个人逐渐精简,如今,核心成员就是三个人,笔者身为导演,负责剧本,演员指导和场面调度等工作;一名摄影大师,设备,灯光,画面构思自己一个人都能搞定;还有一位后期大师,剪辑,调色,特效,配音配乐都不在话下。精简如此的核心团队,面对大部分拍摄工作都游刃有余,只需要根据不同项目适当的填入临时的工作人员,就能顺利的完成从前期到后期的完整过程。另外,在进入到后期制作阶段时,很多导演同行更是愿意亲自动手,不受其他人的影响,没有顾忌的加入自己的想法,让作品展现更多的个人风格。
这种模式的变化深刻的体现了微电影区别于传统影视作品的特点——个人化,灵活性,以及低门槛。而且这些特点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体现的愈加明显。当然,我们不能说这种小规模的团队是影视行业将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它已经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很多场合下抢走了原本属于大型摄制组的生意,从纪录片到广告,从MV到剧情片。很多扎根于传统剧组的朋友会跟笔者说,剧组越来越不好干了,这不单单是行业收缩的问题,我们更应当清楚的看到,微电影团队在向上发力,逐步的占领着市场。
4 微电影模式同样也是刀尖上跳舞
相信不少读者看到这里,已经被微电影行业的光明未来所吸引,准备投身其中大干一场。但同样,笔者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微电影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同样有着天生的缺陷。
微电影一直以来以小快灵标榜自己,低投入,制作灵活是它天然的特点,然而,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特点也会成为它的致命伤。每一位微电影创作者往往都是依靠自己的个人投入起步的,这就意味着,团队承受风险的能力非常低下。我们的实际拍摄很少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意外和延误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场地协调,演员,天气,甚至送餐小哥的迟到都会给紧凑的时间表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而摄制工作是需要大量协同配合的,今天一两场戏没拍完准备补拍,然而演员的档期没有了,提前占用的设备却空置了下来,只好延长租期。成本就这样水涨船高,直到拖垮剧组。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因为微电影过度依赖爱好者自身投入和商业开发,而没有传统影视制作公司那样的的资本支撑,在抗风险能力面前存在着天然的缺陷,一个项目夭折了,可能之前几年的成就和积累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另外,从人才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从业者都是凭借着爱好和一腔热血闯了进来,也仅仅是他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当工作,生活发生变化的时候,可能这个人就离开了微电影行业。能够扎根其中,长期投入精力和力量的从业者少之又少。这种远超寻常的流动性是微电影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这种流动性会给行业带来严重的在知识传承断档和能力断代。精简后的小团队不能像传统影视制作行业那样留出空间培养后备力量。而一个核心成员退出后,想找到同样水平的替代人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笔者接触过的不少团队,都是在一两个核心成员离开后,一蹶不振,最后沉寂。
5 未来如何发展
微电影的未来在哪里?这个问题,被笔者身边的很多同行提起过。在做了多年微电影创作之后,创作者们或多或少的会碰触到这个行业的天花板,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必然的。应该继续坚持自己小快灵的风格,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仅仅是把微电影当做敲门砖,为自己在传统影视行业的发展铺路?这是摆在很多同行面前的终极选择。
从影视艺术的角度来说,微电影这种形式不会消亡,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成长,进化。它是影视这个大的艺术门类下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它还正值年少,还有着太多的可能性。诚然,微电影有着自己先天的缺陷,但是它所蕴含的活力和生命力是那样的耀眼,无法让人忽略。笔者始终坚信一点,艺术是需要特色的,艺术是需要个性的,在这个影视制作愈加工业化,模式化的时代里,微电影始终像一股清流,展现着影视艺术独特的魅力。笔者相信,如果每一个微电影创作者都能脚踏实地,从传统影视行业中吸取经验,再将自己的特色发扬光大,微电影必将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