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结合模式培养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研究

2017-12-27刘庆华陈文娟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数码世界 2017年9期
关键词:工科应用型智能

刘庆华 陈文娟 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项目结合模式培养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研究

刘庆华 陈文娟 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对国内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工科高校“以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项目结合模式为抓手,以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创新大赛为依托,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为补充”的建设思路。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内涵,根据人才培养综合素质要求,确定创新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努力构建有利于培养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组织部分高年级大学生参加大学生智能车大赛项目,旨在探索项目结合模式的培养途径,一方面突出“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强调应用性;一方面突出“发掘学生的创新力、创造力”,强调创造性。以此构建起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科 应用型 创新 项目结合 智能车大赛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国内学术期刊网查询,以“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关键词的论文有85篇,而以“项目结合模式”为关键词查到论文有0篇。教育部为了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在已举办全国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结构设计等4项专业竞赛的基础上,经研究决定,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每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探索出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CBE模式,即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简称CBE)。它以培养学生具有职业或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全部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该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二是CBET模式,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和培训(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简称CBET)。该模式既包括学业教育又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三是双元制模式,根据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该模式以德国为代表。

上述的几种培养模式尤其以双元制模式与项目结合紧密。这些经验和做法需要我们结合我国国情和本校人才培养实际积极吸收和借鉴。

2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措施

2.1 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内涵和确定创新人才培养总体思路

根据新时期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培养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人才。明确工科为主的院校办学定位,深入分析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内涵。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介于学术研究型和技能应用型之间的一种复合型人才,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应用创新能力,还要强调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综合素质要求,确定创新人才培养总体思路。结合项目培养使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结合更加紧密,更好地反映学科专业的最新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使各专业学生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项目结合的引导和培育下,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2 努力构建有利于培养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在高年级本科生中引入项目结合模式,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此类实践活动,确立适当的奖励和引导机制。将项目实践硬环境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相结合,根据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功能定位与开放协作的原则,要求实验室承担配合项目实践任务,提高并保证实验室利用率。

2.3 将参与项目结合环节加入到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评价体系

多数高校一直沿用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这种常规的考试方法不能给学生的创新成果出一个科学评价。引入项目结合模式,比如在学生推优推荐等选择中将是否参加项目实践和在项目实践中的成绩列入考量,建立一个鼓励学生创新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并积极推荐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保研。

3 结合智能车大赛项目的培养模式

以参加教育部开展的“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创新大赛”项目为带动,充分调动参赛学生积极性。作为以工为主的大学,参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锻炼学生实战能力。结合项目的培养模式在地方工科为主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以在此类高校推广使用,尤其适用于测控类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

3.1 项目结合培养模式具体实践

3.1.1 教师前期项目准备工作

积极与教育部大赛组委会联系,了解比赛相关要求和规则,并组织申报工作;与学校相关部门协调,为项目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智能车嵌入式系统相关技术培训。选拔成立智能车项目组,每周与项目组同学举行例会交流。

3.1.2 项目过程管理

从项目正式申报开始到参加比赛这段时间内,一方面购买项目研究所需软、硬件,进行安装、调试和开发;另一方面制定总体计划,分配任务,进行培训,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与兄弟院校进行技术交流,最后阶段完成最终调试。组织往届已经毕业的智能车项目组老队员来校交流。

3.1.3 参加比赛及赛后总结

参加比赛并于赛后进行认真总结,对作品妥善保存以备下次完善,对相关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和完善,并要求学生撰写开发报告。目前已经组织参加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校际赛,之后筹备华东区赛,并努力最终进入全国总决赛等。

3.2 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思路

3.2.1 充分发挥智能车学生社团

智能车学生社团参加“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校争光,在实践中锻炼同学们的专业能力和交流能力。社团要注重老成员带新成员,组长带组员,在这种传承的,相互的氛围中学习,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3.2.2 创建并维护好创新实验室

与嵌入式设计制造的国际顶尖企业联合组建实验室,由企业资助部分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良好环境,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和具有应用价值的嵌入式开发知识体系。

4 结束语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民教育的核心,加快创新人才培养,解决人才紧缺问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国梦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高等教育则承担着这一重大历史责任,改变现有对创新人才培养不利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根本。本文立足我校教学改革与建设实际,结合全国大学生智能车设计大赛,提出以项目结合模式的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思路,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对构建能源动力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提出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培养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全面推行结合项目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刘动菊.开展创业教育,构建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2):67-70.

[2]常建秋.探析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10):49-50.

[3]奚元嶂.基于德国“双元制”的高职“2+1”教育模式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9).

[4]雷家骕.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2):26-29.

[5]吴江,吴强,任建兴,何平,贺文龙,胡程镇.大学生科创项目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04):89-89.

[6]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8(03):6-11.

[7]陈西府,葛友华,周海.应用型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28):46-47.

[8]施菊华.构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442-444.

[9]宋娟.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工科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2):108-109.

[10]朱庆宝.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0(05):69-72.

刘庆华(1977-),男,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与道路安全。

猜你喜欢

工科应用型智能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