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

2017-12-26张浩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张浩

摘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从目标、内容、平台等方面建设和完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澳等文化产业较发达的国家,根据本国的特点和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构建了较完善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涌现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方面的制度、模式和项目。美国很多高校通过实验室或工作室教学实践模式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实施“本科生研究机会方案”,专门设立数字媒体中心来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和科研服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文科学部实施“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日本、韩国以产、学、研联合办学方式,培养实用型文化产业人才。这些国家对文化产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视得到了巨大的回报,高素质的实用性文化产业人才极大地促进了该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使这些国家在全球文化产业领域保持了竞争优势。

文化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2004年开始各高校开始陆续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目前有关学科建设的诸多问题尚处于討论阶段。学科定位归属不清,课程体系交叉性强、高质量教材匮乏等问题导致学界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层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综观文献可以归纳如下:第一类为意义类,强调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第二类为微观实践类,探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教法改革等;第三类为宏观理念类,探讨实践教学的指导理念和发展模式。而目前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和研究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要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必须构建一套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实现培养目标

目前,全国各有关高校已就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达成共识。即: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质和高品位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艺术发展趋势,具备现代管理、经济和规律的基础知识,能在文化产业、媒体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经营、文化产业业务设计、项目策划、文化经济、贸易、咨询和国际文化传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文化产业专业有着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它决定了教授者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使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论知识,还是重点培养实践能力都会削弱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偏向,导致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度不高,最终影响教学质量。而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计划落实在教学环节之中,使教学体系系统化、综合化、模块化,能够帮助高校形成一条完善的教学与实践的主线,也能够解决文化产业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质量薄弱等问题。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我国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的迫切需要

国外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发展较快,它能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它也能够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文化产业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文化产业行业极度缺乏人才,比如设计方面的人才、管理方面的人才、营销方面的人才、投资理财方面的人才等。文化产业行业极度缺乏人才的原因之一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脱节、专业教学计划与预期教学效果不一致。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在高校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是理论知识,而实践能力非常至少,缺乏实践的机会,工作磨合期相对较长。构建和实施实践教学体系,能帮助学而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进而成为文化产业的高端人才,也能为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作出贡献。

二、文化产业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自文化产业专业招生以来,尽管高校教学中一直重视实践教学,也探讨出许多有实效的办法,但是从整理上来看,文化产业实践教学质量比较薄弱,而且缺少一套系统的教学管理体系。

(一)培养目标过于宽泛

文化产业涉及面十分丰富,高校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开设的课程较为庞杂。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具有艺术素养、政策观念、市场意识、实践能力、管理水平,能在政府机关、文化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项目策划、文化经纪、国际文化传播等工作的复合专门人才,是大多数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这种培养人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但从长远来分析,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实现的途径相对狭隘。从表层分析,就业去向宽广,实际上由于涉及的领域具有很大的广泛性,加上学科的限制性,导致了实践教学难以开展,许多的实践和尝试智能浅尝辄止。

(二)实践课程占比过低,实践课缺乏内容

文化产业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需要掌握的知识系统比较庞杂。它所涉及的科目有多种,比如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法学等学科。大部分高校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大力压缩实践课程,这样实践的机会被浪费,有的学校甚至让理论课取代实践课。在实践课内容的设置上也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方式的多样性。有些高校虽然实践课程安排的次数达标,可是在内容的设计上却是十分的单调机械,形式大于内容。实践课上让学生真正动手练习操作的时间很短,而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现场或是林场观摩。这种实践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实践课的质量,也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的能力。这种实践课程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的机会很少。

(三)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质量不达标

国外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专业的高校教师一般具有丰富的文化从业经历,这与这些国家教师行业准入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外有些国家要想成为一名高校教师,那么必须具有一定年限的社会经历。我国文化产业的高校教师一般在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就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他们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在社会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实践技能相对薄弱。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实践课程的时候,难免难以胜任此教学,身心疲惫,敷衍了事,教学质量难以达标。endprint

(四)实践教学基地滞后,教学平台缺乏

高校要培养出一批出色的文化产业人才,就需要投入一定的物力和精力。物力是基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实践配套设施。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明显滞后,在数量和质量上也满足不了教学需求。有些学校虽然建有专业的实训基地,但是在设配上却很落后,如电脑、多媒体、专业软件平台等方面的欠缺,学校与外界的联合实训基地也很少。尽管有些高校与政府、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校企、校政合作基本处在初级阶段,尚未建立起长期固定、结构合理、较为全面的适于学生训练的校外实践基地。高效在社会资源的利用也存在不足,有些地方院校受到社会和政府的支持,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拥有一些社会资源,社会和政府提供资源的目的是辅助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希望高校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可有些高校对这些政策和资源的利用上却没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学生的身心要得到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要得到提高,而高校却没有能够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和锻炼的平台,那么他们在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很难进行。

三、文化产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提升教师队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構建文化产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结合校内外教师力量填补高校师资队伍的不足。高校在建设双师型队伍时,要从学校现有的专业和师资考虑,并且要有计划的配备教师人员,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在岗教师的后续学习、培训工作,鼓励校与校之间教师的交流与探讨。还应当鼓励教师以产教研一体化模式,深入文化企业一线,以参与管理、承担项目、担任顾问等形式提升实践能力。校外教师队伍也是补充高校校内教师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二)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平台是实践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支撑环境,它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是指硬件条件,包括实验教室、实训基地、实训器材、资金、功能性软件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加强校与校之间的合作、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校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它们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满足不同实践内容的需要,为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

文化产业人才的输出,需要有优质的教学质量做保证。由于文化产业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通常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法、实验法、分组教学法、谈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高校目前课堂之上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单一、传统教学方法,而文化产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接受专业学习之时会感到有难度,因此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一方面能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另外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军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实践探索,2014(09):38-42.

[2]钟宏桃,邢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探索,2012(1):79-8177

[3]李湘健,陈晓猛.关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江苏高教,2008(06):84-85.

[4]雏菊如,刘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辨析[J].管理观察,2008(2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