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审美视角下的《小妇人》译本赏析

2017-12-26潘彩霞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5期
关键词:小妇人译本

摘 要:《小妇人》是19世纪美国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创作的一部小说,该小说以传播女性意识为出发点,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自该小说汉译本的发行,受到了很多中国读者的欢迎。本文基于审美的视角,从两个方面对《小妇人》的译本进行赏析,以供其他学者参考。

关键词:审美视角;《小妇人》;译本

作者简介:潘彩霞(1973.5-),女,汉,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硕士,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1

引言: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也在不断的进步,文学作品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正在广泛的出现在大众面前。文学作品的创作是语言的排列组合和精神思想的传递,透过文学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语言带给我们的美丽,还可以体会到文章宣传的精神意识带给我们的精神启迪。

一、《小妇人》的翻译

《小妇人》的作者通过家庭中和谐氛围和邻里相处等事件的描写,表达了所有女性的愿望,歌颂了人性之美,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独立、乐观、坚强的女性形象。在这部作品中,唤醒了女性的意识,歌颂了女性的美德,一经发售就取得了相好的成绩。同时,《小妇人》也被翻譯成了很多个版本,在不同国家进行发售。在我国,也有不同的翻译者对其进行翻译,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版本。每个译本的作者都根据自身对语言的理解,和对中西方不同文化的掌握,为译文增添了不同的审美视角。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两个不同的译本中出现了翻译审美的差异性。在文学作品中,审美差异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在译者翻译的过程中,增加译本的审美功能,不仅能够使文章更加完整,还能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在阅读译本的时候,读者也要对这种审美差异性怀着包容的心态[1]。

二、《小妇人》译本中的审美差异

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不同的语境矛盾,其根本原因是我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不同,也体现在译者对于两国文化的差异性理解不同上面。这种现象的而产生,也是原本和译本的审美性存在一定的而差异。因此,在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注重译文与原文的意境、写作手法等方向的把握,通过译文艺术性与技巧性的掌握,增添译文的艺术性,进而将译文更美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词汇选择上的翻译审美差异

在我国《小妇人》的翻译中,呈现了两种形态。这两个版本的《小妇人》译本,也呈现了不同方式的审美特性。一个是通过词汇来展现译文审美功效,也就是直译的手法来创作译文。另一个是通过意译的方式来翻译全文。在直译的《小妇人》译文中,由于不同的文化特性和不同语言环境的而影响,导致原文的许多词汇和句子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够直接对等的翻译。采用这种方式的译本使得原文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生了语义和语境的变化,最终导致译本在完成后出现许多语句不顺,错字过多,达意不明等现象。因此,在译者翻译文章的时候,译者要注重对词汇达意的选择。翻译过程中,词汇的使用是否通俗、是否意思相符、是否过于华丽都会给译本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外国文学翻译的过程中,有两种翻译手法会产生文学差异性。他们是功能对等的翻译手法和形式对等的翻译手法。功能对等的翻译手法更加注重译文的原意表达。通过这种方法来进行译文的翻译,就可以选择与原文意思相近,并且比较容易理解的词语进行翻译,从而保证翻译的效果。而形式对等翻译则需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保证译文与原文一致,这种翻译的手法缺乏对读者的考虑,知识机械的翻译原文。着这种翻译方法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忽略两国文化差异的表达,进而导致译文声音,影响译文的发售出版[2]。

例如:在《小妇人》译本中,对于“libel,labels,pickle - bottle”这三个词语的翻译,我国常见的两个翻译译本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手法,这就导致两个译文在达意表达上产生了恨到的差异性。刘春英团体将其翻译为“讥谤、标价、腌菜瓶子”,这种词汇的翻译方式太过于死板。而宋丽君团体将其翻译为“诽谤、肥胖、大柱子”,这种方式的翻译可以将词汇的意思表现得更为传神,且与上下文呈现连贯性,便于读者理解文章[3]。

(二)语境表达上的翻译审美差异

译本与原文在语意表达方式的不同时语境不同所造成的,语境是作者在文学写作中依照不同的时代背景表达自身感情的一个过程。与外国文学相比,我国文学更加注重语言意境的表达。但是国外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多以故事情节和语言诙谐为主,对于语言意境的追求则非常少。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文章翻译的时候,要加强对我国语言语境的把握,从而增加译文美的表现力。在对《小妇人》的翻译中,语言意境不搭配的现象也很常见。只有提高语言意境的翻译,才能够提高译文的质量。在文章翻译中,译者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注重文章语境上的表达,才能够增强译文的审美功能,减少原文与译文的审美差异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妇人》译本的翻译过程中,只有加强译者对两国文化差异的把握,才能够保证文学作品在中心思想不变的情况下完成文章的翻译工作,展现译文的审美。在对《小妇人》的翻译中,我国存在两种不同的翻译范本,只有在翻译中不改变文章意思的基础上,减少译本的审美差异性,才能够翻译出优秀的作品,增加读者的阅读感受。

参考文献:

[1]范小慧. 审美视角下《小妇人》的译本赏析[J]. 芒种月刊, 2015(24):81-82.

[2]黄茜. 从小说《小妇人》译本谈翻译的审美差异[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14):65-66.

[3]田慧凯. 接受美学视角下《小妇人》两个汉译本的比较研究[D]. 中北大学, 2017(18):102-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妇人译本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字幕翻译分析
——以电影《小妇人》为例
小妇人
《小妇人》:多种面貌的女性力量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真正女性崇拜思想对《小妇人》中马奇姐妹的影响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浅析《小妇人》中乔·马奇的性格特征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从《小妇人》看模糊限制语在女性语言中的运用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