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条件下创新型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2017-12-26顾海星
顾海星
摘要:优良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证。本文以江南大学北美学院为例,分析了目前中外办学机构学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调查出现的问题,切合学生实际,抓住学院特色,提出五项创新型学风建设的举措,并进行了相关对策的实施效果和成效分析。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009-02
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青年学子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学”的要求,这与思想家王阳明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认为学生务必做到“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两者都不约而同强调了“勤学”的重要性。而江南大学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一直以来都把“学习”放在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我校高度重视学风建设,作为隶属江南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美学院的学风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尤其是合作办学院校的学生“低配置”与合作办学培养模式的“高标准,严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找到突破口,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地创建优良学风成为了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学生工作者需要不懈努力的强基工作。
一、中外合作办学条件院校的学风现状
1.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生经历高考的失利,选择了北美学院,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甚至很多同学迫于无奈被动地接受了本专业。进入大学,学生认为需要好好放松,或由于家庭的优越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专业更没有很好的规划和展望,更多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转嫁给家长,忽略了本学院宽进严出的要求和课程的紧凑性、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2.学习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生,不乏优秀的学生,但不可避讳的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身带着中学遗留下的学习无自律、方法不得当等问题。而学院双语教学,甚至部分学科使用全英文授课,多数外教直接授课的方式,和学生的“临时抱佛脚”背道而驰,导致学生渐渐无法适应大学学习,久而久之,形成“不会学,学不会,不愿学”的恶性循环。
3.心理问题集中,心理调节能力差,群体性矛盾突出。学生经济条件相对优越,这样的家庭从小对于孩子的培养缺乏方法,可能更多的是用“无限满足”去给予,也极大忽视了孩子长期的心理状态。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一个崭新的环境,需要自我调节和感知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如耐挫力弱、攀比心理严重、人际交往障碍等系列问题。另外,在大学多以班级、宿舍为基本单位学习生活,对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显得较为突出,比如集体旷课、集体熬夜等群体性事件,较为突出。
二、创新型举措的实施和成效
1.以“思政课”为抓手,优化课程设置。中外合作办学在不断前进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融合和冲突,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江南大学北美学院,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从无到有,从单一形式到多样化,都进行了改革。主要的创新点在于:(1)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以基本教材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了部分内容的整合,在教师的安排上,每章节落实到不同的老师,充分发挥教师在章节上的投入与专注度,这样的方式使得思政课程更加系统清晰,学生更可以吸收不同教师带来的不同风格,这也是中外合作办学倡导的个性化和开阔化教育。(2)实践环节的切入。每二周一次的由章节负责老师精心设计的实践课,不仅仅强化了理论知识,更引导学生在高校高品位的氛围中具备观察、感悟、思考、理解、健全和完善自我的能力。(3)评价体系的改革。摒弃一张试卷定分数的方式,采用小组考核形式,通过图文、视频等多形式展现自我,体现了中外合作办学所要求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总之,学风建设必须依托德育建设,德育建设的最好依托之一就是思政课程,所以,思政课程一直是中外合作办学院校需要长期探索,因时因地制宜的一门重要课程!
2.以英語特色教学为基础,多角度提供平台。中外合作办学以英文教学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所提供的平台一定要切合实际,更要有利于学院特色教学。因此,北美学院首创英语莱吧晨读活动,由刚开始的质疑,到现在形成了学院特色、品牌效应。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单词大赛、全英文会计知识大赛等活动的举办,以语言为基础、专业为特色、能力为导向,打造系列平台,使学生的才能得以充分地施展,从而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和生活,实现学风良性循环,真正起到带动学风建设的显性作用。
3.以D-I计划为创新,开展学风帮扶计划。经调查研究,高校以往在学风促进方面,采用的主要形式有本班级“一帮一结对帮扶”、“成立帮扶小组”,这些形式由于帮扶的过程缺少统一的监督管理,容易出现形式化,无法深层次对被帮扶的学生起到长效作用,更无法激发优秀学生的帮扶的热情。针对传统方式的弊端,江南大学北美学院学工对帮扶计划进行了改进和发展,提出了“三提高一促进”的D-I(Double Improve)计划。学院专门成立了D-I组织,由专门老师负责,通过过程管理,分阶段交流帮扶感悟;成效考核机制:帮扶双方自身的提高,关系志愿者所在班级的整体成绩;激励机制:每学期固定这部分志愿者的同时,不断招募更多志愿者,在综合测评等方面给予不同成效的志愿者加分,对于进步较大的申请者,树立典型,给予机会设立学习进步奖等单项奖。
4.以宿舍内涵建设为载体,由宿风促学风。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的功能空前强大,因此出现很多“宅男宅女”,如何应用好自媒体时代,引导学生由定格式被动转变为动态式主动搜索,由“线上”交流到“线下”探讨,是宿舍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北美学院在本学期初就选派两名辅导员老师,主攻宿舍内涵建设。实现两个转移——阵地和内涵的转移。通过成立成长服务中心约谈点,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成功转移到宿舍区。通过成立宿舍文化建设小组、宿舍文化艺术展、创建特色寝室如学习示范型寝室等举措,将宿舍的整改由常规管理成功转移到内涵式建设上来。
5.以拓展海外交流为渠道,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的应用型人才。想要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优秀人才,靠关起门来培养是难以做到的。除了引进优良的教学资源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显得尤为必要。我院已经举办了多期“中美文化交流”活动,以夏令营的形式,组织一批优秀的学生去合作院校交流学习,回来后在学院内进行一定的宣传和引导。同时,我们也邀请了国外院校学科专业负责人、教师来交流互访,以座谈会、讲座、访谈等多形式举行学术交流。应该来说,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学风建设另一创新点就在于全球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以具体多样的跨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载体,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多元的办学理念,使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内化优良素质,加大国际化交流力度,拓宽师生的国际化视野。
三、结语
勤学,是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任务。可见,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而无论是学风建设的何种举措,都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之间不同风格差异,由知识的传授型向能力提升型转变,提倡参与式学习体验,而不是填鸭式理论教育,这也是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强化的学风建设内涵,不断创新学风建设体系,从而才能培养高素质、国际性、创新型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侯立臣.论中外合作办学条件下的学风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6,(5):48-49.
[2]余潮青.中外合作办学《思政理论课》课程设置问题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8):145-146.
[3]周贤君.高校学风建设的制度思考与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9(3):65-66.
[4]孙巍.跨文化视野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风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38(4):159-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