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之独特视角的写作法
2017-12-26程立海
阅读下面的题目,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们常用“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来比喻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经历一段苦痛的过程与阶段。也就是说,这样的过程与阶段,是无法跨越的,是事物发展的必然。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以“生命的花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立意自定。
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18分=56分
生命的花香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 蔡逸翔
一阵海风掠过,四周的群山一片静谧,唯有那拍岸的一浪惊涛,在一声宣泄的怒吼中卷起朵朵浪花。一拢月光下,我似乎可以看到那人伫立在礁石上,那长长的衣袖和披散的头发在海风的吹拂下肆无忌惮地狂舞着。天地间,仿佛一切都被这一幕震撼了。涛声似乎小下去了,暗淡的月色中,月疑惑了,山疑惑了,水也疑惑了。
我曾来到“天涯海角”,站在写着赤字的石碑下,想象自己与上百年前被流放至此的子瞻站在一起。我身后是他的居所,前方是一片汪洋,而前方的前方,就是他的故乡。风云突变,人生如梦,他走在路上,而路却没了,来不及回眸,他便和那声尚未吐出的叹息一起没入土中,那朵生命之花也随之凋谢。
生命无处不是坎坷,司马迁身受宫刑,我们无以得知他的身心承受着怎样的煎熬,而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依稀看到了一个个遍体鳞伤却坚强不屈的身影,他们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更知道自己必须做什么。他们生命的种子经受住了残酷的洗礼,然后生长开花,散发出馥郁的清香。我们也看到了,在司马迁的坚持下,才有了《史记》这本在绵绵中华历史长河中传延千年的史书。
其实,路不在脚下而在心中,“参禅何必皆山水”,因为禅已在心中,佛已在心中。彷徨的我们之所以迷失是因为我们一味地低着头被脚下的路所左右,殊不知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并不在脚下,而在远处的山顶。
礁石上,迎风眺望的他明白了。远方的夕阳渐渐拉下夜幕,山释然了,水释然了,他,也释然了。于是子瞻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也许不仅是子瞻,还有无数个他与她,这些生命正因为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摆脱了外物的枷锁,才得以让生命的花香得到升华,散发芬芳。
其实,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能够如子瞻、司马迁一样豁达、进取,最终名留青史或是有所成就的,不计其数。他们无愧于世人的楷模,值得赞赏和敬仰。
所以,我们只有如他们一般自强不息,才能迎来黑暗中的曙光。原以为那朵生命之花早已凋谢,却不料留下了一颗种子,那颗种子在我们没有注意的寒来暑往中,绽放出娇艳的花儿,散发出生命的花香。
我深信,只要我们抱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无论在前进的路途中遭遇怎样的不顺、挫折与坎坷,都会遇难成祥、左右逢源,上演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华彩乐章,让自己的生命散发出历久弥新的花香。
这道作文题既简单,又新鲜;既容易写,但写出彩又不容易。因此,我在布局谋篇上颇费了一番工夫,为了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口而绞尽脑汁、苦思冥想。
好在,我的脑海中很快就闪现出我曾经到过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海南岛的旅游胜地——天涯海角,并且,当时导游的解说我还记忆犹新。之后,我又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对子瞻其人、其事,特别是他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怀、理想抱负等,有了更加深入的感知与理解,为写这道作文题寻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依托与出口。
于是,我还原了当时的所见所闻,这样,文章的开头部分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炉”了。由此,我不禁感慨,扩大见闻,开阔视野,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非常有必要,也十分有帮助。
文章第三段的内容主要来自《报任安书》。我在学习《报任安书》的过程中储备了许多关于古代有志之士的作文素材,他们尽管命运多舛,但都为了理想、目标,殚精竭虑,义无反顾。因此,他们无不名垂青史,令世人景仰与钦佩。也正因为这样,他们的生命才散发出醉人的花香。
接下来,我在上一段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实际,即在了解古代有志之士的生平后,我由此及彼,联想到今人应该有何领悟、启发和思考。列举事例不应该是简单的例证观点,还要剖析事理,阐释要义,以理服人。这样做,既是文章自身的需要,更是能够得到读者认可和获得理想分值的必然选择。
第五段,我以镜头特写的方式对子瞻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揭示出他的人生之所以会绽放异彩的根源:面对贬谪,他能够换种思维,换种活法,演绎出生命的精彩。
当然,不独子瞻如是,许多有理想、信念、追求的人,都不畏命运的不公、坎坷与曲折,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行笔至此,我想,在结尾部分应该做个简短有力的总结,并且深化中心,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给读者以回味和启发。
综观全文,我发现我的文章在例证方面稍显单薄。如果文章能够补充一些国外的典型事例,以及当今知名人士的故事或是身边平凡人的真实故事,就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满,也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思辨性,引发读者的思想共鸣。
由写作本篇文章,我还想到,要写好一篇高质量的作品,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方方面面的长期积淀,正所谓厚积薄发。另外,我们还要广泛阅读优秀文章,尤其是报刊上的一些名家名作,从中不断习得写作的技法,琢磨作者之所以能够写出华章的原因。
从现在开始,我将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心写好每篇作文,力争在语言上做到出彩,在形式上创新,尽可能地让作文的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会以此为新的起点,扬长避短,在今后的写作中发挥更好的水平。为了让自己满意,也为了能够在最终的高考中赢得理想的高分,我会奋然前行,不懈努力。
【导师点评·程立海】
本文可谓谈古论今、旁征博引,给人以有益的思悟和深刻的启迪。
首先,文章观点鲜明,事例贴切。作者以比兴的手法,通过描摹眼前所见之景,扣合文题,进而过渡到对人生际遇的叙写,所选取的事例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其次,叙议结合,相得益彰。文章在记叙事例与描写情境的基础上,以言简意赅的语言,表明观点,发表看法,有画龙点睛之效。
第三,结构严谨,主题鲜明。文章写作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所举事例严谨得当,读来,让人精神振奋。文章散发出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第四,语言精练,词约义丰。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简明有力,特别是其中的短句和排比句,富有气势,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总之,本文是一篇可圈可点、可资借鉴的上乘之作,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手法等,都值得称道与喝彩。
正如作者在“创作心得”中所说的那样,如果文章能够再充实一些事例,那么文章的整体内容就会更为丰盈、充实。
当然,写文章是一门艺术,而作为艺术,总有缺憾,不可能十全十美。好在,作者已经意识到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只留待在今后的文章中呈现了。从这样的角度和意义上说,遗憾可以成为进步的动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