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
2017-12-26鲁迅
鲁迅
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因当时正在黄巾和董卓大乱之后,而且又是党锢的纠纷之后,这时曹操出来了。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曹操在史上的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董卓之后,曹操专权。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他的立法是很严的,因为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曹操曾经说:“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这句话他倒并没有说谎。因此之故,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簡约严明的意思。
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得很少。他胆子很大,文章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什么便写出来。
所以曹操征求人才时也这样说,不忠不孝不要紧,只要有才便可以。这是别人所不敢说的。曹操写诗,竟说“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他引出离当时不久的事实,这也是别人所不敢用的。还有一样,比方人死时,常常写点遗令,这是名人的一件极时髦的事。当时的遗令本有一定的格式,且多言身后当葬于何处何处,或葬于某某名人的墓旁。曹操独不然,他的遗令不但没有依着格式,内容竟讲到遗下的衣服和伎女怎样处置等问题。
陆机虽然评曰“贻尘谤于后王”,然而我想他无论如何是一个精明人,他自己能做文章,又有手段把天下的方士文士统统搜罗起来,省得他们在外面给他捣乱。所以他的帷幄里面,方士文士就特别多。
魏文帝曹丕,以长子而承父业,篡汉而即帝位。他也是喜欢文章的。其弟曹植,还有明帝曹叡,都是喜欢文章的。不过到那个时候,于通脱之外,更加上华丽。曹丕著《典论·论文》,现已失散无全本,那里面说,“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
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所以曹丕写的诗赋很好,更因他以“气”为主,故于华丽以外,加上壮大。归纳起来,汉末魏初的文章,可说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在文学的意见上,曹丕和曹植表面上似乎是不同的。曹丕说文章可以留名声于千载,但子建却说文章为小道,不足论。据我的意见,子建大概是违心之论。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一个人大概总是不满意自己所做而羡慕他人所为的,他的文章已经做得好,于是他便敢说文章是小道;第二,子建活动的目标在于政治方面,政治方面不甚得志,遂说文章是无用了。(1927年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上的演讲,有删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