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传统文化:语文教学的担当

2017-12-26王月香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提升素养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3-0057-01

【作者简介】王月香,江苏省金湖中学(江苏金湖,211600)教师。

1.借助教材,以情境激发文化自信。

语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民族灵魂。“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蕴藏着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濃的鲜活的血液。”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和美好。

在诗歌教学前,可以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利用电脑播放《唐之韵》《百家讲坛》《苏轼》《李白》等名家介绍的视频,欣赏由唐诗或宋词改编的歌曲,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剪梅》《明月几时有》等,让学生在视听盛宴中感知诗人的生平、诗歌的魅力。在具体解析时,可以师生一起聆听名家的朗诵录音,再请班上朗诵水平高的学生带头朗读,教师也适时示范,创设朗读的氛围。笔者还让学生直接担任“小老师”,学生自主备课,自己主动上台讲析。学生准备充分,讲课时落落大方,解析内容不生搬硬套,把握意象,分析情感,学生在明确而优美的讲解中欣赏体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营造氛围,以环境促进文化积淀。

语文教材中虽然选取了部分经典作品,但限于篇幅,呈现的仍是“冰山一角”,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精神需求,教师还需要营造氛围,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营造书香教室,打造书香课堂,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沉浸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学生自然就会变得有“文化”起来。为了营造书香教室,笔者为班级订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如《语文报》《扬子晚报》《格言》等;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开设了图书角,进行“图书漂流”活动,两周更换一次书籍;等等。为了打造书香课堂,笔者高一一开学,就开始注重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让学生每天摘抄并识记两个成语,通过积累成语,学生既可以了解某些词的读音、字形、意义,还能了解一些文学常识,知道一些文学典故;实施“四个一”计划,即每周一首诗,每天练一张书法,每天读一篇美文(摘抄笔记),每节课前做一次“佳作推介”。学生长期接触,久而久之,眼界变得开阔,促进了文化积淀。

3.搭建平台,以活动内化文化传承。

耳濡目染,方能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妙;身临其境,才能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让传统文化动起来、活起来,可以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持久,学习语文的兴趣持久。

在校内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古典诗词中发现诗和远方,从文言典故中丰富学识,从名人轶事中感知人事,从历史事件中明理增智;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学校的“读书节”、诗歌朗诵会、古诗文竞背、读书心得交流、辩论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展示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和价值观。

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次与传统文化接触的良好时机。笔者利用学校组织的“家乡采风”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通过自编家乡小报、收集“荷花诗”、欣赏“湖乡荷韵”等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发现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古典情怀,促进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提升素养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