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是束缚
2017-12-26杜春艳
杜春艳
冰心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但是,有时候父权、君权、师权各种权威都表示,因为我想爱你,所以你不要知道太多。所有的爱都可以变成权威的借口。可是什么叫爱?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 一天天在忙碌中走过,不断地劝慰自己:工作环境有了改变,心态不能变;共事的同事变了,和谐共处的“方针”不能变;学生有了改变,对学生的爱不能变。
经常听许多教师慨叹的一句话就是:学生越来越不好带。而我们有多少老师年纪轻轻就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感?恐怕不计其数。 我曾为自己看过的文章《课堂上的杀气和戾气》 而心惊肉跳,也曾为孔子和谐高效的课堂而朝思暮想,然而我想的最多的是自己的课堂究竟该是什么样。怎样让教育轻松起来,爱心无疑是一剂良药。谁说学生不可爱?恐怕是可怜没人爱。很多时候,教育总被赋予一板一眼的严肃面孔,于是教师如履薄冰,学生也总是望师生畏。所以,我们面临的只能是一个教育“寒冬”。正当我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迷茫时,我听到了这样一个声音:
“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一张张脸蛋洋溢着纯洁、天真、朝阳般鲜美的风采!一双双眼睛闪烁着智慧、机灵、朝阳般炽热的光泽!每一个瞳仁中都跳动着一轮灿烂的太阳!——五十多轮朝阳迎着我绽开了笑容……日复一日,月落日升;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惟有这充满新生命的朝阳时刻在我眼前闪烁,永远在我胸中升腾!”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教学日记,这些文字流露出来的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赞美,他和学生面对面,已经不仅仅是眼睛和眼睛的重逢,更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可以说,事业和学生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曾经有人问他选择这样的生活累不累,他說“这种方式所支撑的生命,的确让我感到了人生的意义、幸福与美”。
不同于初入教师岗位时只关注教学内容和方法,到如今我思考的更多的是如何以一种更直观、更风趣的方式将我对文章和上课内容的感悟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对语文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和求知欲。很多时候,我会对学生们提到责任,但是我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的错误,我们对孩子们讲他们的责任,却从来不提他们的权利,我说的他们根本不明白,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兴趣。我尝试着变换身份去演绎,变换角度去讲解,就像前几天讲《遥远的葵花地》这篇散文时,我经常和孩子们说,你永远不要抱着做题的心去审视试卷中的诗歌和现代文,要时刻做到“设身处地”,要站到作者的角度去想,如果是我在写这篇文章,我想传达的想法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写,我在这部分写这样一段景物或者情节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然后,我再提问“这段建造地窝子的描写仅仅是想告诉别人我们的居住的环境很简陋吗”?学生这时一下子就明白了,是为了体现母亲的勤劳和辛苦。
随着我自己的慢慢成长,我不断的在思考语文教育到底怎样才能深入学生身心,而不是仅仅每天就题讲题,枯燥、生硬。教育,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物。我们的器官和才能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人教我们怎样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周遭环境经验得到的,则是物的教育。若是这三种教育协调一致,他便能直奔自己的目标,身心和谐,而只有这样的学生,才算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就像我们读李白的诗,看到他在山间高卧,在花下独酌,知道他的落寞和豪放,与他同喜同悲。柳永的词也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可谓至艳的情语,但没有人觉得它浮靡,不堪咀嚼。
记得在江南,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网师园一座祭祀花神的庙里的一副长联,上联是:“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下联是:“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我在那里站了好久,整个人都呆住了,你会忽然发现古典文学的深厚竟然积淀在一座民间的庙宇当中。我不知道这样的教育是不是比所有的学习汉语的语文教育要好。如果某天一个爸爸带着孩子游玩的时候,把这个对联念给他听了,然后孩子马上就懂得了什么叫做对仗、平衡、押韵和内涵。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因为有考试的压力,我们很多教师不自觉的把自己陷入了一种每天讲题做题的循环的模式中,却忘了自己本身是一个教育者,在传达知识的同时肩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整个身心健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化他们。所以说,最好的教育者要有副菩萨心肠,任何一个人站在你面前,你都能用你的心去体量他的心,最好的教育才能达成。
因为,爱不是束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