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心理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7-12-26楼振林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5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生命

楼振林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更应率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它最具有得天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和心理的突出功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将这些要素如春风化雨、细雨润物般地渗入学生心田,让师生得到心灵的交融、形神的契合、美感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从而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形成和发展,最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那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加以选择。相对于以前,当今中学生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心理问题也比以前更多、更复杂化了,因此,迫切需要语文教师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担起学生心理保健医生的角色,将心理健康教育贯串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认知风格,洞悉学生语文学习的具体困难,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架起心灵的桥梁,凭借自己炽热的情感、成熟的处世阅历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引导、感动学生,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大力提高,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也是学生心灵得以成熟的主要空间。因此,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成为学生能否悦纳教与学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来,语文学科是一门实用性、趣味性都很强的学科,学起来应该颇有味道,但为什么部分学生却惧怕甚至对它厌烦呢?追寻原因,恐在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种教育使本该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这种只讲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而忽视情感培养、人格熏陶的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讲即是扼杀了学生心理的发展。为此,语文教师要坚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合作开放的良好人文环境,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良好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让学生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整合有机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学目标必须全面反映课程目标的要求,真正体现认知、智能与情意的有机结合。因此,语文教学要有机整合课堂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分解与组合,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有关生命教育的文章,如,《紫藤萝瀑布》《斑羚飞渡》《大雁归来》《谈生命》《荒岛余生》《再塑生命》等,有十几篇之多,教师通过课堂有机的整合和教育,可以帮助學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从而使学生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其实,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蕴涵着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都是极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无不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和心灵的启迪,其内容可随机成为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

四、挖掘丰富的文本情感资源

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更离不开情感教育。教语文就是要善于挖掘、充分利用文本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情感培育与情操陶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文章的阅读和教学,从字里行间、人物言行及思想情感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在心理上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接受前途理想、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等教育,体现文道统一的实质。不过要强调的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不着痕迹的渗透,避免说教式的大道理,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这些很容易反感。语文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平等探讨,使学生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和健康的心理影响。

今天,心理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尤其是学校关注的问题,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更是任重而道远。广大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应该渗透有效的心理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生命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