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改革探析

2017-12-26杨天美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陌生化诗歌情感

杨天美

摘要: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吸纳,关键之一在乎教师的诗歌教学手段和方法。本文试就教师如何从吟唱、背诵、延展课外渠道、诗歌语言特点出发,探析出几点诗歌教学改革方法,敬请专家学者赐教。

关键词:诗歌教学;改革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002-01

诗歌教学,与其说是知识传授,不如说是个体全方位生命之间的心灵交流。作为审美中介的教师,其作用只不过是引导学生将心灵融入诗歌的境界和氛围中去,让学生以诗人的境遇去体悟、去寻觅、去思考、去发现隐藏在字、词、句、篇背后的无穷的含蓄神韵。我认为,教师要教好诗歌,应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1.通过吟唱、背诵等多种途径,实现熏陶濡染,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诗歌教学,入境的体验胜于巧妙的传授,入情的美读胜于精到的解说。利用现代音响、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适当的情境,使学生置于特殊氛围中,心灵震颤,接受强烈的情感高峰体验,升腾追求真、善、美的不可扼制的激情冲动,是诗歌教育功能的要求。教师的配音范读是要真正意义上的美读,以良好的情感修养去吟唱,可以入情入景,摇头晃脑,一唱三叹;教师要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美读、吟唱之中,用激情、真情去撞擊学生的心灵,掀动其情感的涟漪,用诗歌教学去开启青少年心智,培植崇高的理想精神,使学生保持亢奋、旺健、阳刚的前进式精神状态,点燃其生命能量,激励其追求生命价值。

要高度重视诗歌背诵的意义,诗歌短而精,背诵是实现熏陶濡染的重要途径,但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提纲挚领,理出背诵材料的结构,使之化繁为简。如余光中的《乡愁》,第一节写母子别,第二节写夫妻别,第三节写生死别,第四节写故乡别。这"四别"分别用一个意象来表达,母子别用"邮票",夫妻别用"船票",生死别用"坟墓",故乡别用"海峡"。 只要抓住了这一纲领,背诵便不难了。诗背多了,积累多,储存多,人文底蕴足,就容易上境界,出灵气,实现熏陶濡染才成为可能。

2.从诗歌特性出发,整体把握,鼓励思维出新,在教学手段上下功夫

诗歌与散文相比,自有独特的禀赋和独特的思维规律,其语言艺术,比散文更精妙玄微,诗歌是诗人的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是诗人人格底蕴的升华。作诗最忌直、白、浅、露,要"兴托深远""命意曲折",让读者以有限去思考和隐喻无限,省悟天理人心之精蕴,升华出艺术的韵味来。

因此,在格律的运用、意象的选择、情景的设置、章法的安排等方面,它是一个和谐优美的整体。诗歌教学,不允许肢解,要让学生整体把握,结合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水平,在阅读中感悟韵味和意超,不能机械化,不能死板。教师导读诗文可以释名解典,不能一字一词对译。"诗无达诂",我们理解诗句,应比较宽容,绝不能机械庸俗,非此即彼。诗歌教学,尤其要注意三点:第一,生动形象的描述、丰富合理的想象、披情入里的悟性是构成诗歌教学美的三要素。教师揭谜释疑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学生个体"情感体验"的过程,要通过涵咏、吟诵、品味、体味才可妙悟、入神。第二,不能把一些词语抽出来去分析,要从整体上去把握,从意象出发去把握。注意培养对诗歌的悟性及对诗歌的无穷韵味的追求和乐趣,使学生真正获得审美的陶醉和愉悦。第三,要有思维的辩证态度,兼容不同理解。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扼要,要启疑策略,要让学生真正自读。在读中感悟、琢磨、想象、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作品的审美判断及总体把握。要允许学生 "因我而解""为我所用",鼓励思维出新,方法创新。

3.把握诗歌语言特点,充分理解其 "陌生化",在切入点上下功夫

一首首诗歌,都是由语言凝练而成的,要理解其主旨,体味其情感,理解其言语形式尤为重要,因此,诗歌教学的切入点应是诗歌的言语形式。王富仁教授说过:"诗歌是一种更纯粹的语言艺术,我们在诗歌中接触的几乎只有语言,我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主要是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和理解。所以在诗歌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的语言几乎是唯一重要的教学内容。"

诗歌的语言常常令人感到新鲜、惊异、陌生,能使人产生异常丰富的美感,这就是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诗歌"陌生化"的目的就是使普通语言变形、扭曲、拉长、缩短、颠倒,从而把我们从语言对我们的感觉所产生的麻醉效力中解脱出来。

朱光潜在《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的信中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字意义反在其次。"即声韵节奏即韵律,最能直接表现诗人的情感意象,最能唤起读者的审美情趣。如李清照在《声声慢》的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大量选用齿音字和叠音字,并且把平声收韵改成仄声收韵,使其怅恨之情、郁闷之怀溢于言表,使读者能很快受到声情的感染。因此,诗人们往往在语流中设停顿、节奏、重音、双声、叠韵、格律等,增加感觉与语流的困难,产生出人意料的新奇与惊异。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诗歌语言"陌生化"知识传授,并将其溶入诗歌学习和赏析之中,化知识为能力,助推学生对诗歌的消化理解。

4.延展课外渠道,因势利导,培育学生创作诗歌 "种子",在创作上下功夫除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诗歌之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中国诗词精品》《当代诗词选》等,摘取其佳句常读常用。将诗词学习列入第二课堂,延展课外渠道。组织诗社,以诗社为基础,教些格律韵谱知识,开展朗读、表演、创作和交流,积极社会组织的诗词诵读和比赛活动。如果只是停留在赏析的层面上,引导、指导学生创作少,自己创作更少,那么学生的创作就很难"登堂入室",春去秋来,诗意诗趣就会自生自灭。"诗种"很难在他们心中播下,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鼓励有才气的学生适当尝试用诗的形式来表情达意,顺乎青少年天性,也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完整健全的现代教育,应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我们要努力改进诗歌教学,让诗歌的精华以审美积淀而深入年轻一代的心灵,助推他们成长成才。

从屈原到楚辞,到唐诗宋词,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许多诗词中的名言佳句更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引起读者的共鸣。学生学诗背诗写诗,不仅能开阔视野、学习语言,还能承载五千年深厚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素养。因此,要完成这些使命,诗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陌生化诗歌情感
诗歌不除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诗歌岛·八面来风
情感移植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