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2017-12-26李广杰

商情 2017年36期
关键词:作用机理外贸金融危机

李广杰

【摘要】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继而波及全球。严重依赖于出口引导经济发展的中国,在外贸上受到的影响也绝非小可。在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下,我国的出口总量增速逐步放缓,研究这一课题更有助于我们反思过去,有助于外贸企业做出进一步改革,进而优化我国经济结构。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外贸 作用机理

金融危机一般起源于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且由于其起因于产能过剩,因而金融危机具有周期性。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使得金融危机具有向其他国家传导的特性。

自2008年8月份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中国外贸出现了几年来的第一次负增长,外贸交易量达到了连续10个月的负增长。国家及时加大了对外贸行业的政策支持,以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度过寒冬。在当前环境下,回顾这段难忘的历史,研究全球金融危机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影响到中国外贸,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对于我国摆脱金融危机的困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中国的GDP至少有1/3是靠出口带动的,欧美是中国外贸输出的主要国家,由于危机而购买力下降,必将导致中国的外贸出口减少,同时出口下降会同时导致国民消费能力下降。

(一)进出口规模大幅下滑

自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逐渐融入了世界经济这个大环境中。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一,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搭上了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列车,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中国的年均外贸量增速高达20%;阶段二,进入2008年以来,全球进入了金融危机,贸易增长速度开始逐渐降低;阶段三,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下行趋势进一步加快,进入11月,贸易增速开始转为负。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方面是由于银行给的信贷份额低,自2008年以来,银行给的信用贷款总量的不断下降,直接导致了对信贷高度依存的中小企业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在我国,只有10%左右的中小企业获得了来自银行的信用贷款。银行提供给中小企业的贷款都属于短期,仅占银行贷款的14.4%。并且,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具有的高门槛,现行的创业投资市场不健全,债券发行准入点等等,企业很难融款。

其中,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3次加息,加上一些其他诸如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劳动力费用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大增加。

(三)外贸企业利润减少、失业率增加

大环境上,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外贸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在企业本身层面,由于缺乏行业自律,部分企业间存在较大的恶性竞争;在技术上的投资不足,导致自身的产品创新性不高,出口后面临竞争力不足,容易被取代等问题;甚至有些企业缺乏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其自身的形象,在顾客群中树立的形象十分恶劣,金融危机冲击下,此类企业难以生存,因而许多企业都被迫停工或者大幅裁员。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压之下,中国的失业人数直线上升。2008年,中国关闭的企业达到了67万多家,按每个中小企业提供10个岗位计,该年大约有670万在岗职工丢掉了工作。与此同时,一些在中国的涉外企业或者外资企业,纷纷裁撤了很多部门,甚至关闭了中国的很多的分公司。国际劳工组织表示,到2008年9月15号为止,在金融危机发生的短短几个月内,金融危机已经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5000多万人口的工作问题,按照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的占比,我国的失业人口达到了1200万左右。

(四)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全球遍布着来自中国的产品。我国生产的对外贸易产品具有创新性不足,低产品附加值和易被取代等特点,因此在各国所受到的贸易壁垒中,我国首当其冲。来自WTO的数据显示,2008年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39%的反倾销案,同时出台的新政策也增加了6%左右。在实施新的反倾销措施中54次有13次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同时,在技术贸易领域,更多国家设置了针对中国的政策,这使得中国的出口面临更大的困境。

蔓延至当下,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当下的中国外贸的影响仍在,一份由华夏时报于2016年2月17日发布的时报,以标题“美国加大轮胎反倾销调查频率,全球连锁反应恐殃及中国轮胎出口”,给我们带来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好消息是,当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刚刚否决了半个月前美国商务部发起的对原产于中国和印度的进口新充气非公路用轮胎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而坏消息则是,美商务部发布正式公告,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卡客车轮胎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因此,金融危机的全球性影响必将导致各国加强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并且在时间上具有很强的延续性。

二、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对策与措施

后金融时代,金融危机的延续性影响仍在进行中。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中国的全球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出口总额世界第一,此时我们应该做的,是结合国内外环境,采取强有力措施,从而将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发展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进而促进中国经济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一)政府的政策支持

(1)促进内需消费。三大需求中,投资、最终消费和净出口的贡献率呈递减下降,尤其是进出口,甚至对GDP产生了拖后腿的效应。两大国内需求将作为推动中国走出金融危机的两大引擎。通过提高内需,有助于改进我国增长方式,改变我国的经济格局,在当前我国对外出口需求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对于缓解我国经济受到的来自外需下降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政策支持。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已经推出了一些列措施。例如:为防止出现企业倒闭潮,政府几度提高出口退稅率,同时提升企业出口补贴;在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优先支持优秀企业。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国家仍需加强对出口政策的支持,如通过建立国际市场营销网络,政策上支持并推广“互联网+”等前沿科技,力求传统外贸企业改革转型,从而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升出口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帮助企业重拾信心,走出困境。

(3)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减少贸易的汇率风险。央行等相关部门要做到审时度势,灵活掌握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做好风险预警,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防止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汇率来转嫁危机,减轻汇率变动给中国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幣区域化和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建设,有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降低金融危机通过汇率来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从而,从长远上减少汇率对于贸易的风险。

(二)企业的自救措施

(1)建立自主运营的电子商务平台。我国的外贸营销方式较为传统,在经过这场金融危机后,关于经营方式,我们需要做出更多的思考。作为一种虚拟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对实物设施的依赖,从而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可以把这笔钱放在其他方面,例如,完善产品等,从而优化其产业结构,增强其在市场中的优势。只有通过不断把成本降低,开拓新兴市场,外贸企业才能稳中求进,才能走在时代前沿,立于不败之地。

(2)后金融时代,研发自主品牌。OEM,即“贴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中,具有优势品牌资源的企业委托其他企业生产产品,并且在生产的产品上贴上自己的品牌标签。这种运营方式,是以有限资源,廉价劳动力作为成本代价的,是无法提升企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的,因而很容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被市场淘汰。随着我国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一运营方式必将被其他的,创新的运作方式取代。

品牌化便是中小企业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主品牌在国内,甚至国际的市场占有率,并建立以品牌为核心经营的加盟经销商网,在境外注册商标等,才能使得一个企业提升其在国际、国内的地位。而在国家层面,国家要大力支持并配合企业进行品牌研发,在知识产权方面加大对于涉嫌侵权的人员的惩治力度,为那些希望为国家创新,为社会带来就业机会和财富的民族企业创造一个美好的发展环境。国家政策支持,友好的市场环境,创新性的企业文化,差异化国际品牌,必将带领我国走出后金融时代的阴影,带领我国经济走向复苏,重新走上经济强国的地位。

(3)后金融时代,开拓新兴市场。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欧美等国家的贸易进口需求明显下降了很多,而另外一些地区,例如中东、非洲、拉美、印度等新兴市场对于外贸进口的需求正旺盛。以上是新兴市场的优势,但其弱势也在后金融时代展露无遗,例如新兴市场的成熟度不高,导致直接结果就是,与其进行外贸交易要承担的信用风险会很大,在对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外贸交易中,我国需要慎重而小心。我国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上的支持来降低企业出口风险,从而解决中小企业的收款难等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作用机理外贸金融危机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媒体关注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甲状腺内注射奥曲肽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益生菌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