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对式作品制作模式的应用

2017-12-26佛山市罗村高级中学林俊桂

师道(教研) 2017年12期
关键词:编程课堂学生

文佛山市罗村高级中学 林俊桂

结对式作品制作模式的应用

文佛山市罗村高级中学 林俊桂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课程,作品制作课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授课方式,如图像处理、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等都能以作品制作课的形式展开教学。如何高效的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制作是上好这类课程的关键。

一、作品制作课的传统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开展较多的模块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算法与程序设计》等。在这些模块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最多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各种任务,这些任务中的大部分是作品的制作,学生通过一节课甚至多节课来完成作品,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学到相应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最简单的作品制作模式是每位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单独完成一个作品,这种模式操作简单,方便,教师容易管理,但也存在很大的弊端,由于学生间的知识面参差不齐,动手能力差别很大,教师布置任务后,部分动手能力差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作品,另一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却因早早完成任务,导致大部分时间无所事事。

另外一种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作品,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强调了学生相互间的分工与和合作,但是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参与,分配的任务无法完成,他们消极的地依赖分组中的其他同学解决全组的问题,在小组中只是挂名和分享学习成果,最终的作品只由一两个能力较强的小组成员完成,达不到教师所期待的教学效果。

如果能改进以上提到的不足,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主动交流,以互动的方式完成作品制作,将会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优点,积极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技能。而对于班级整体来说,达到快速进步的效果。

二、将结对式作品制作模式引入作品制作课中

1.结对编程的介绍

近年来,随之极限编程(XP)在软件开发领域的流行,极限编程12个关键实践之一的结对编程被更广泛的采用。结对编程就是两位程序员肩并肩地坐在同一台电脑前,面对同一显示器,使用同一键盘,同一鼠标进行工作。他们一起分析,一起设计,一起编码和测试,基本上所有的环节都是一起并肩的,平等地,互补地进行。它的核心精髓在于两个人为一小组紧密合作,时刻交流。

结对编程的优点,一是可以减少风险,减少风险的最佳方法是确保团队中的每个人都熟悉系统的所有部件和更改。传播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让了解系统的人和不了解系统的人一起解决问题。二是使团队的生产效率更高,一个人编写代码,另一个人在旁边思考,能为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指正。三是工作效率更高,结对编程有一种相互督促的作用,在一边工作疲惫状态不好使,另一边会起一个鼓励和激发斗志的作用。四是生成更好的代码,两个人的智慧胜过一个人,结对工作时,两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在复查代码,使生产的代码质量更高。

2.从结对编程到结对式作品制作

结对编程在软件业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把这种结对工作的模式引入到课堂,应用于课堂学生电脑作品中,我认为是可行的。首先,无论是开发软件还是学生电脑作品制作,它们的生命周期中同样经历着从设计到编码(制作)测试修改,最终完成作品的制作过程,应该说,课堂上的电脑作品制作就是一个微型版软件开发。其次,无论是大型的软件开发还是课堂的作品制作,它们的目标都是通过集体的分工协作来提高开发的效率,通过结对工作来尽快提高开发小组成员的能力,消除个人的极限性,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更高的质量完成相应的任务。

由于软件开发和课堂制作之间本身就存在很多的相同点,我们把原本只应用于编程的结对工作模式引入课堂,将会起到积极地作用。首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结对学习的内在含义决定了学生必须进行合作,在结对工作中双方容易学习到对方的优点,看清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其次,结对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作品制作中,从而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结对学习模式中,结对的双方处于对等的位置,都是作品制作的主角,能力差的一方完全摆脱了旁观者的角色。另外,结对制作模式能够提高学生作品制作的效率。

3.结对式作品制作模式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实施的具体做法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当需要完成的作品较为简单,能在30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之内的,学生两人结对完成一个作品,同时规定两位同学只能用使用一台电脑,一位同学制作时,另一位同学在旁边负责盯紧可能出现的错误,包括低级错误和方向性错误。当出现一个问题对于其中一个人来说,难于解决,而恰好是另一个人的强项时,那么两个人的角色就发生转换。

当作品较为复杂,需要多人分工合作,制作时间超过一节课时,我们在上面提到的结对制作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以4~6名学生分成作品制作小组,小组成员两两结对;每小组自行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协调、分配制作任务、跟踪进度等工作。一个六人小组结对的情况如下图1所示:

图1 结对的制作小组

这里的配对并不是固定的,两两的配对组合随时可以调换,例如,A和B这一时刻配对,过短时间后B与C又可以重新配对(如图2所示)。配对的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课堂上一般以20分钟左右为宜。

教师在上课前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协助学生先对全班同学进行合理的分组。课堂上,教师给出制作任务后,应在课堂中来回走动进行检查督促和辅导,及时发现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解决,实践制作作品完成后,每位组长应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老师汇报相应的制作成果及每位组员在制作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应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便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采用现在流行的Moodle在线学习系统来组织学生的分组,跟踪作品制作情况,并进行作品的批改和评定。

学生在采用结对模式进行作品制作后,制作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味,作品制作从应付式变成一种交流和相互督促的学习过程,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补短长,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图2 重新配对后的结对的制作小组

三、结对式作品制作模式引入后的效果

1.实际效果

把结对式作品制作模式引入作品制作课堂后,实践中,我们观察到学生通过两两的结对,在制作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纠错复查,互相信任和鼓励对方。不仅加快了作品的制作速度,提高了作品的设计和制作的质量,同时提高了制作技术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都得到明显的增强,作品的完成率和优良率大大提高。另外,作品制作过程中,他们更喜欢从结对的同学或者小组中得到建议和技术支持,不再把老师作为技术指导的唯一来源,客观上也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

2.对照试验

我们选择了罗村高中高一级三个班进行了对照试验,以检测结对式作品制作模式对学生作品制作完成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两组试验分别采用的制作题目是:“改革开放三十年”(2008-2009年第一学期南海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考试作品题)和“校园360全景图的制作”(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试验采用在规定时间里制作作品的完成率和作品的全班平均分来作为对比参数。试验的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改革开放三十年”作品制作对照试验

表2 “校园360全景图”作品制作对照试验

从表1、表2可以看到,采用结对式作品制作模式进行作品制作的班级,无论是作品的完成率还是班级平均分都优于采用传统模式的班级。结对式作品制作模式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对式作品制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我们通过将结对式作品制作模式引入作品制作课,避免了学生之间缺乏交流的状况,同时也改进了传统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任务分工不明确,部分小组成员敷衍了事的的学习状况,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一个团队中如何进行真正的协作学习,通过完美的沟通和取长补短来增进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教学改革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研究结对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编程课堂学生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赶不走的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