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于道义,“共享”世态之美好
2017-12-26聂茜
合于道义,“共享”世态之美好
当下的共享经济,共享的不单单是一些日常使用的物品,共享知识、经验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比如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知乎网推出的实时问答平台“知乎Live”等,在知识领域,共享经济让众人的智慧得以分享。
“共享”是进步,也是文明。健康的“共享”,一定要有他人意识,顾及他人的利益和感受。只想着自己有所利、有所乐,不仅得不到“共享”,还有可能造成“共损”。
1974年,“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场行为艺术创作中,提供了72种道具,包括枪、子弹、菜刀、鞭子等危险物品,让观众任选其一,对自己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6个小时的过程中,有人用口红在她的脸上乱涂乱画,有人帮她冲洗,有人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还有人划破了她的皮肤……这让阿布拉莫维奇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真的可以对我做任何事情。”
说实话,了解到此次行为艺术创作后,我的心情极其复杂。潜藏在人类并不太深处的丑恶的东西,如果有土壤就会快速滋生蔓延。在看到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带来的种种乱象后,这些思考又在我脑中浮现。“共享”之“享”,在于“享受”,“共享”带来的便利与便宜确实让人趋之若鹜。但随着其发展壮大,各种共享产品被恶意破坏、无序使用的现象,暴露出人们素质的短板。更由于共享意识缺乏导致的服务、管理、配套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一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给城市管理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不少难题。这些,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对新型的共享经济,李克强总理说“要本着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用新技术、新模式更好地趋利避害”,重点在于我们要意识到,包容不是纵容,审慎也不等同于放任。我们想要的“共享”,是有公民意识和公德意识的“共享”,是有规则约束的自由。合于道义,方能“共享”世态之美好。
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 聂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