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视角的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2017-12-26潘细香
◎潘细香
基于就业视角的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潘细香
本文是基于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就业能力为视角,分析了目前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从岗位要求、课程结构、职业资格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教学改革实践的策略。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基本原则中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应以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为原则,即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基于此原则,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就业视角下岗课证融合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就业能力的新课程体系。
高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课程教学目标与会计从业要求出现偏差。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普遍偏低,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理解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确是“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业务操作技能。”这一目标的表述比较抽象,没有具体说明学习者应该达到怎样的知识水平及技能水平,从而导致在教学中,教师注重的只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技能及素质的培养;这一目标更多的是站在学校的角度理解对人才的培养,而忽视站在企业的角度理解其对人才的需求,即忽略了会计职业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这也是进行其他改革的前提。
教学内容缺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目前,国内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内容主要是由八大项目组成,分别是总论﹑会计要素﹑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制造性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告。教材内容的这种分布打乱了正常的会计循环过程,并将紧密相连的会计工作步骤与该步骤所采用的会计方法进行了人为的分割,致使初学者很难获取会计工作的全貌,而基础会计这门课程被普遍认为是比较简单及容易讲授的课程,从而使得很多年青教师纷纷争着上该门课程,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自身没有会计工作经验,所以很难对现有教材的内容按企业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整合,这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影响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且对学生接下来课程的学习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实践教学缺乏岗位分工为导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增加,各大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会计模拟实训室或会计综合实训室,增加了对实训教学软硬件的投入,为会计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但是从现行的会计实践教学来看,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仍然存有问题。首先实训所用的资料多为虚拟的资料,资料的真实性不强,甚至部分院校的实训资料是以文字性的业务描述来替代原始单据,这些都与会计实务操作不符;其次即使有部分院校是采用仿真的原始单据进行实训,但是在基础会计的实训中,通常都是每个学生根据实训资料完成所有的实训任务。而实际工作当中,会计工作是由多个岗位共同完成的,其岗位有主管岗﹑出纳岗﹑成本岗﹑往来核算岗及工资岗等,且岗位之间是相互牵制的。所以这种实践教学方式与实际工作情景不符,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现行高职院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基本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线,教学安排采取的是“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为期一周的综合模拟实训”或者是“理论教学的同时给学生布置课后的实训任务”。上述教学模式显然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并没有将实践教学置于同等的地位,同样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不可能将实践操作技能训练放于首要位置,这样的实践教学仅仅是为理论教学的需要而展开的。那么学生也只能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去推想实际工作的业务处理流程,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影响“教与学”的效果。
就业视角下课程改革的定位
重新定位课程目标。基础会计课程是高等院校会计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会计类专业的入门课程,该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好比是一栋楼的地基。因此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该专业的未来就业及发展方向,这有利于学生尽早为自己的学业进行简单的规划。所以就业视角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以学生的未来就业要求为导向,以企业对会计岗位的需要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这就要求基础会计课程在教学时,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放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未来获取职称证书及学习深造,而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未来快速地融入企业的会计岗位,这能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就业视角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以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为指导,通盘考虑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种考虑即不是重实践轻理论,也不是重理论轻实践,更不是将两者进行孤立,而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学生只有将理论知识学透了,才能更好地应用到实践操作当中;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将更有利于其获取会计从业职称证,这也会在无形当中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因此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凭证→账簿→报表”的会计循环流程,应进一步增加查账﹑用账及考证等内容,实现“教—学—考—用”一体化,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重新设计教学模式。就业视角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注重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应用,让学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中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识及岗位技能和体验,以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为目的。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应体现会计的工作过程 ,在教学中应将学习的知识与工作过程所运用的知识相统一,将实践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相统一,将教学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相统一。教学过程可以采用“教—学—做”的培养模式,也可以采用“学—做—教—再做”的培养模式。无论采用何种培养模式,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以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解决会计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或者是通过会计岗位分工实践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采用角色扮演和工作情景仿真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实际工作过中的知识和技能。
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会计课程虽然是专业基础课,没有深奥的理论知识,但确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对学生未来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该课程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没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且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对该专业的学习失去信心。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中,我们除了要将职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外,更要将职业教育融入到课程教育,并在课程教育中融入专业的就业方向及专业的未来发展,从而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有利于刚进校的新生树立专业和职业信心,找到学习的方向及目标,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全面调整课程标准和课程授课计划。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的制定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实现培养目标和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而基础会计课程作为专业入门课,其课程标准及授课计划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会计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当以“会计实际工作过程”为教学体系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并根据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重新分配课时,增加专业及职业认知模板﹑增加以实际工作为视角的会计从业技能认知模块﹑增加以职业资格为依据的会计工作规范认知模块以及章节测试及练习模块,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并将单个实训项目的内容融入到理论教学当中,理论结合实践同步安排教学,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课程标准及计划,以实现“教中学﹑学中做﹑教—学—考—用”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就业视角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来组织安排的,这就要求其任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有熟练的实务操作技能。由于基础会计课程为专业入门课,其内容相对较简单,从而导致很多青年教师纷纷选择上该门课程,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自身没有从事过岗位工作,更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为了使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能顺利进行,仅凭一两个老师是不可能的,而是需要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团队中应该有教学经验丰富的﹑实务操作熟练的以及科研能力强的,这样教师之间才可以相互交流,及时更新知识,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了上述目标的实现,学校可以在人才引进时就优先考虑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或是组织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但学校对培养的对象,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时间方面要进行统筹的安排。在选派教师出去培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派的对象要合理。必须是责任心强,又缺乏会计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二是参与培训的教师应带着任务进行实践。三是对在培训的教师要进行不定期检查,了解其学习进度,进行学习总结。这也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修订教材,建设课程资源库。根据新制定的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对基础会计教材进行修订,教材在修订过程中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以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巩固理论。教材内容在编写时,应以会计实际工作过程为指导,结合实际职业岗位,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构建项目化的课程结构。在各个项目的编写过程中,要设计合理的章节练习题,以及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岗位实践任务,建设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资源库,资源库中建有各项目的教案﹑习题等,且各个项目所设计的习题应有利于会计职业资格证的获取,并安排项目测试,对于重点﹑难点及需要操作演示的部分应增加微课﹑演示操作等视频课件。这既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也有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
完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以就业为视角的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应体现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明确岗位的职责,理清岗位的工作任务,清楚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按项目安排单项岗位实训,最后再安排综合性的实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共同完成整个项目实训。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并不是很重视,实训过程管理比较松散,实训内容及环节由教师自行安排,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全依靠于教师的责任心,这很难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即使有部分院校对基础会计课程开设了实践教学环节,但绝大部分院校的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分开进行的,甚至由不同的教师来担任,而且在实训过程中,往往是一个学生担任所有岗位的工作任务,这就脱离了会计实际工作环节,不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过程的理解,对学生未来课程的学习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及质量监督体系,严格实践教学环节,这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2015年度省级立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JXJG-15-55-2。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